據相關報道顯示,我國年消費電池80億只,而用過的廢舊電池如果處理不當就會產生巨大危害。廢舊電池含有汞、鉛、鎘、鎳等重金屬及酸堿等電解質溶液,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較大,若將廢舊電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隨手丟棄,滲出的汞及重金屬就會滲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從而進入魚類、農作物中,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間接威脅到人類的健康。
1廢舊電池對環境的污染
廢舊電池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其中所含的少量重金屬上,如鉛Pb、汞Hg(無機汞和甲基汞)、鎘Cd等。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長期積蓄難以排除,損害神經系統、造血功能和骨胳,甚至可以致癌。有關資料顯示,一節一號電池腐爛在地下,能使1m2的土壤永久失去使用價值;1粒紐扣電池可使600t水受到污染,相當于一人一生的飲水量。人體一旦吸收這些重金屬以后,會出現哪些病癥呢?據有關醫學專家介紹,汞及其化合物,特別是有機汞化合物具有很強的生物毒性、較快的生物富集放大速率和較長的腦器官生物半衰期。無機汞可以轉變成甲基汞,聚積在魚類等的身體里,人食用了這種魚后,甲基汞會進入人的大腦細胞,使人的神經系統受到嚴重破壞。人們食用了被汞污染的水后,會發生汞中毒,慢性汞中毒的主要癥狀為易興奮癥、震顫、口腔炎,輕度中毒有神經衰弱綜合癥、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以及急躁、易怒、好哭等,重度中毒時發生明顯的性格改變、情感障礙、智力減退。
鎘為人體不需要元素,人體中的鎘是出生后從外環境經呼吸道和消化道攝取而蓄積的。鎘是一種毒性很強、對環境危害性很大的污染物質。鎘會使骨質疏松,造成骨骼變形、骨痛,并引起肝和腎受損等嚴重后果。慢性中毒的臨床表現為肺氣腫、骨質改變與貧血。鎘會干擾含鋅酶的作用,成為起高血壓的原因。
鉛是蓄電池生產的主要原料。人的呼吸道是吸收鉛的主要途徑,進入呼吸道的鉛約有25%-30%被吸收。人體內不需要鉛元素來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人體每天攝取的有機鉛和無機鉛約0.3-0.4mg,正常時鉛的排泄量為每日0.6-1.0mg,在一般情況下,鉛并不引起中毒現象。但在含鉛量較高的環境中,人體吸收的鉛量超過排泄量時,很容易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現象。鉛進入人體后,轉入骨髓中并沉積為不溶性的磷酸三鉛,然后再轉化為磷酸氫鉛,進而自骨中流入血液中,引起神經、血液、內臟器官等綜合性病變,即發生中毒癥狀。此外,鉛還可能通過母體胎盤造成對胎兒的毒害作用。據對新生兒致畸調查結果顯示,受鉛污染區域新生兒致畸率高于未受鉛污染區域。美國研究認為,人體血鉛濃度增加,對健康程度的嚴重不利影響也相應增加。
電池是一種日用品,離我們人類生活特別近,而現實生活中許多消費者將用完的廢電池扔在旅游景區、操場邊、路旁、水溝里,隨便丟棄廢電池的現象還很嚴重。隨著電子產品的日益豐富,電池的銷售量還將持續上升,專家們認為,由于電池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蔽性大等特點,其潛在危害相當嚴重,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電池的組成物質在電池的使用過程中不會對環境造成影響。但經過長期機械磨損和腐蝕,使得內部的重金屬和酸堿等泄漏出來,進入土壤或水源,就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生物從環境中攝取的重金屬可以經過事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逐級在較高級別的生物中成千上萬的蓄積,然后經過食物進入人的身體,在某些器官中蓄積造成慢性中毒。
2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價值
重金屬污染威脅著人類的健康,但電池還是要用的,而且數量也不會減少,廢舊電池不僅不是垃圾,還是可再生利用的二次資源。以占我國電池總量92.5%的鋅錳電池為例,1號廢舊鋅錳電池的組成,重量70g左右,其中碳棒5.2g,鋅皮7.0g,錳粉25g,銅帽0.5g,其他32g,其中的有用物質鋅、放電二氧化錳、鐵、銅、汞及石墨,占電池總量的75%左右,僅鋅、放電二氧化錳、鐵就占了70%,可以作為資源化的主要對象。廢舊電池的胡亂丟棄既會造成環境污染,威脅人類安全,又浪費了資源,從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考慮,廢舊電池含有的有價金屬和物質的再生要比從礦石中提取更容易,同時又能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有利于于人民健康。因此,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是利國利民的事情,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
3對防治廢舊電池污染環境的建議
3.1加大宣傳力度,全面提高認識
發展環保產業能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要進一步提高發展環保相關產業的認識,重點明確環保產業既是公益事業,又是經濟活動,是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產業。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國人的觀念,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同時在公共場所設立廢舊電池回收箱;并聯合生產和銷售電池的企業、商業等領域推出電池以舊換新業務,以達到集中回收的目的。國家應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普通鋅錳電池的生產,積極引導電池行業改變產業結構,支持它們向堿性電池、鎳氫電池、鋰電池等低污染或無污染的環保型電池方向發展。
3.2發展資源節約型環保相關產業
在環保相關產業的發展中,要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環保產品生產的整個生命周期中,發展資源節約型的環保產業鏈。節約能源、節約用水、節約資源等是發展環保相關產業的思路,保護修復自然生態、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強化資源管理等觀點是環保相關產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國家應在原來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繼續制訂一系列政策,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措施,繼續鼓勵發展化工環保技術產業,以帶動和促進廢棄物的回收及綜合利用。
3.3建立科學的廢舊電池回收渠道
廢舊電池的回收是循環再利用的第一步,居民對廢舊電池的危害認識不足,沒有普遍形成自覺收集、自覺上交的意識,所以廢舊電池回收難以成氣候,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應積極行動起來投入到其中去。首先,國家應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規定廢舊電池必須回收,禁止將廢舊電池隨意丟入生活垃圾之中。其次,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環境責任意識,使越來越多的人樹立廢舊電池必須回收利用的觀念,從而自覺參與回收活動。同時,改進現有的回收方式,如以舊換新、上門服務、加大設立回收桶密度等,讓市民樂于廢舊電池回收。
3.4對廢舊電池進行回收利用
廢舊電池對環境造成污染,但其中的鎘、鎳有較高的回收利用價值。按照我國環境保護規定“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應該把廢舊干電池回收作為保護環境、治理污染的高度來認識,國家通過立法,規定由電池生產企業承擔起廢舊電池回收、貯存和利用的主要責任,這一方面會促使電池生產企業積極開發環保型的電池產品,另一方面,促使其開發出電池回收利用經濟可行的方法,并組織實施。電池生產廠家要施行環保工藝,將污染控制到最小,廢舊干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就變得簡單、便利了,這樣既充分利用資源,又可減少環境污染,有較好的經濟和環境效益。
4結語
電池污染具有周期長、隱蔽性大等特點,其潛在危害相當嚴重,處理不當還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我國政府應對公眾進行宣傳教育,提高全民的環保意識;應采取強制措施,堅決取締環保不能達標的廢舊電池生產企業,歸口統一管理,并予以政策的傾斜和保護,鼓勵各電池制造企業努力探索廢舊電池綜合利用新技術,并對獲得成功的企業進行及時的表彰和獎勵。
參考文獻
1葛俊森,梁渠.水中重金屬危害現狀及處理方法[J].廣州化工,2007(35)
2李明,吳建東.廢電池的處理現狀及對策管理[J].中國科技信息,2008(9)
3劉新有,史正濤.廢舊電池污染的科學處理與綜合治理[J].江西農業學報,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