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餐廚垃圾具有的特性
1.1 危害性
在日常的餐廚垃圾中存在大量的餿水、剩菜湯,在運輸、收集的過程中就容易造成環境污染,并且這些垃圾也是主要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來源。將餐廚垃圾直接做為牲畜的飼料時,牲畜也會因為餐飲垃圾中所含的病原微生物、重金屬元素等造成肝炎、口蹄疫等傳染病。另外,餐廚垃圾的另一個流向則是地溝油,當地溝油流入到了人們生活的市場中,就會嚴重地威脅到人們的身心健康。最后,在城郊結合部,由于餐廚垃圾的亂倒亂扔,對于市容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嚴重時會影響到當地的生態平衡。
1.2 資源性
餐廚垃圾是由多種混合物組成,例如:米面、水、果皮、油等等,其中主要是以蛋白質、糖類、動物脂肪為主,具有較高的油脂、鹽分的含量。從化學組成成分來看,主要是有脂類、蛋白質、纖維素等,相比其它的垃圾物,具有含水率高、鹽分油脂含量高、有機物含量高等多個方面的優勢,因此也具備較大的回收利用價值。
2 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技術
從目前國內的餐廚垃圾的處理工藝來看,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方式。
2.1 好氧堆肥
對于廢物,在有氧的條件之下,好氧菌進行吸收、氧化和分解就稱之為好氧堆肥。通過自身的活動,微生物能夠將部分已經吸收了的有機物氧化成為無機物,并且也提供微生物活動生長所必須的能量,另外一部分則被合成為新的細胞質,以此促進微生物不斷生長,產生出更多的生物體,有機物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地被降解,并且最終腐熟。好氧堆肥的方式主要適合對于用于腐爛,有機質含量較高,含水率一般在50%到60%的餐廚垃圾。好氧堆肥的主要工藝流程為前期處理、主體發酵、后發酵以及貯存,經過腐熟后,也能夠用于農田充當肥料使用。
2.2 加工飼料
加工飼料主要是通過加熱消毒,再經過后續的處理,從而將餐廚垃圾充當牲畜的飼料使用。使用此種工藝具備較高的資源化和機械化程度,并且具備占地面積小、投資小、管理容易、消耗能源少等優點。
2.3 厭氧消化
厭氧消化是指有機物質被厭氧菌在厭氧條件下分解產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的過程。運輸進廠的餐廚垃圾首先進入固液分離系統,其上層油脂進入油水分離系統,固體部分泵入消化罐內,進行厭氧發酵。發酵過程產生的沼氣經凈化處理后輸入熱電聯產單元利用,產生的部分熱能用來預加熱反應物料和維持發酵罐溫度,發酵過程產生的殘渣進入脫水環節,脫水后的發酵殘渣與外加的園林垃圾進行聯合堆肥,達到脫臭、進一步脫水以及資源化的目的,殘渣最終形成堆肥產品進行綜合利用。脫水產生的廢水大部分經處理達到三級標準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網。
餐廚垃圾處理方式的優缺點分析
3 總結
總之,就目前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來看,我國還處于初期階段,為了更好的利用餐廚垃圾,就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不斷地研究,找尋能夠最大限度利用餐廚垃圾處理的相關技術。
參考文獻:
[1] 朱蕓,王丹陽,弓愛君,周陸軍,張振星,劉茜宇. 餐廚垃圾的處理方法綜述[J].《環境衛生工程》,2011,(03):112-114
[2] 王莉, 劉應宗. 公共餐廚垃圾飼料化項目生產可行性分析[J].《工業工程》,2009,(0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