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中心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掃碼關注微信小程序
技術首頁 法規政策 技術專利 維修保養 設備設施 生活垃圾 特種垃圾

我國電子廢物處理問題及解決策略初探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摘要]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文簡稱發改委)日前頒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所謂電子廢物,就是指廢棄電器、電子設備,具體來說就是指各類廢棄的計算機、打印機、手機、家用電器等電子產品。伴隨著電子制造業的繁榮,電子廢物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卻成為人類社會無法逃避的現實。?1電子廢物污染嚴重?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估計,1997~2004年全美僅報廢的電腦就達到3億多臺,而到2005年,每一臺新電腦投放市場的同時就有一臺舊電腦加入電子廢物的行列;預計2007年,美國每年丟棄的電子設備將從目前的4000萬件激增至5億件。歐盟同期發表的報告也指出:從1997年起,每5年歐洲電子廢物便增加16%~28%,其速度比廢物總量增長速度快3倍。?然而數目如此巨大的電子廢物都到哪里去了呢??2002年2月25日,一份來自美國硅谷毒物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等機構發表的報告《出口的危害:亞洲高科技垃圾》指出:“在發達國家產生的21世紀電子廢物中,90%0以上被運送到了亞洲的發展中國家,而其中80

根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文簡稱發改委)日前頒布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所謂電子廢物,就是指廢棄電器、電子設備,具體來說就是指各類廢棄的計算機、打印機、手機、家用電器等電子產品。伴隨著電子制造業的繁榮,電子廢物對環境的嚴重破壞卻成為人類社會無法逃避的現實。 
1電子廢物污染嚴重 
據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估計,1997~2004年全美僅報廢的電腦就達到3億多臺,而到2005年,每一臺新電腦投放市場的同時就有一臺舊電腦加入電子廢物的行列;預計2007年,美國每年丟棄的電子設備將從目前的4000萬件激增至5億件。歐盟同期發表的報告也指出:從1997年起,每5年歐洲電子廢物便增加16%~28%,其速度比廢物總量增長速度快3倍。 
然而數目如此巨大的電子廢物都到哪里去了呢? 
2002年2月25日,一份來自美國硅谷毒物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等機構發表的報告《出口的危害:亞洲高科技垃圾》指出:“在發達國家產生的21世紀電子廢物中,90%0以上被運送到了亞洲的發展中國家,而其中80%0被運送到中國。”也就是說,即使按最保守的數字估計,中國也已經“接受”了近800萬t的電子廢物,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一路飆升。 
同期,從中國國內情況看,發改委提供的官方數字顯示,2003年中國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腦的產量為1.82億臺,預計社會保有量9億臺,報廢量2800萬臺,已經達到了淘汰報廢的高峰期,這還沒有算上更新速度更快的手機等電子產品。 
由以上種種數據,我們對中國電子廢物的數量可見一斑。生產電子產品所使用的1000多種原料,一半以上是對人體有較大危害和對環境有巨大破壞作用的物質,如碘、鉛、鎘、汞等。這些物質隨時都有可能通過呼吸、食物鏈甚至皮膚等進入人體,給人們的健康帶來極大的威脅。此外若采取簡單填埋,有害元素會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進行焚燒,原材料中釋放的大量有害氣體將對空氣造成污染,乃至形成酸雨,破壞大氣層。 
2我國電子廢物處理存在的問題 
2004年,筆者走訪了北京遠郊及河北、天津等部分垃圾處理點或廢品收購站,發現盡管國家己經提出要對垃圾進行分類回收處理,但大多垃圾場未做任何分選,至于電子廢物他們更沒有采取任何安全處理措施;而幾個收購站也主要是將收來的電子廢物簡單分拆后再將拆得的塑料、金屬等高價賣出。 
近一兩年來,國內已建立起的具較好處理能力和基本環保達標的廢舊電子產品處理再生利用企業卻相繼陷入“無米下鍋”的泥潭,大多由于電子廢物來源不穩定、數量太少等原因處于停產狀態。國家在天津、青島(海爾集團)等地建立的廢舊家電處理示范中心,也表示對電子廢物“沒什么可說的”。 
從存量上看,中國目前廢舊電子產品的絕對數量足以保證這些企業正常運轉并獲得較高回報率,但是現在,這些廢物卻在諸多因素的作用下變成“稀缺資源”。早在1994年北京市經委就在大興成立了工業有害廢物處理基地,專門處理廢舊電腦等,然而到目前為止,該基地處理的電子廢物卻幾乎全部來自外企和美國、加拿大等國使館,國內單位很少像外企那樣主動花錢上交電子廢物。1999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國家環保總局開通了信息產業廢棄物“綠色通道”,但其服務對象僅限于政府機關、外國駐華機構、公司和企事業單位,且由于是收費服務,對國內企事業單位進入“綠色通道”形成障礙。該服務目前已經停止。 
2005年3月初,筆者在河北省安新縣調查時發現,沿途不時出現冒著濃煙、彌散著刺鼻氣味的小院子,大多是從事非法電子廢物處理的小作坊,他們所處理的原料大部分來自廢品回收的小販,而他們的處理手段也極其原始——簡單的焚燒和酸洗處理,整個流程不過幾小時,最終的廢棄物也只是通過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環境中去。而這樣簡單的預處理不但不足以降低后續處理階段污染物排放量,反而會對環境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以河北省安新縣為例,處理電子廢物是當地農民的致富捷徑——投入只是簡單的幾桶化學藥劑、幾千元的廢品,利潤卻有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元。而由此造成的空氣嚴重污染、地表水和飲用水重金屬大量超標、當地居民各種疾病的顯著增加、增加土壤和耕地大面積退化等難以治理的環境污染,由于制度的缺失則暫時無人關心了。 
這些小作坊的需求極大地刺激了“垃圾大軍”——他們源源不斷地將廉價回收來的電子廢棄物轉手賣給小作坊主。從調查中還得知,部分先“發達”起來的作坊主已經不滿于“小打小鬧”,而是以各種形式從國外進口電子廢物。據統計,2005年1月至3月,天津海關己連續查獲7起廢舊物資走私案,涉及貨物203t,價值106.92萬元人民幣,實際成功登陸的國外電子廢物更是無從考證。3我國電子廢物污染的深層剖析 
環境保護早在十幾年前就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可持續發展也被納入我國發展的長期戰略中,綠色GDP更是近年來社會討論的熱點。但是環境問題,尤其是電子廢物問題,何以仍舊處于如此尷尬的境地呢? 
3.1正規回收網絡的缺失 
電子產品從誕生那天起,就意味著電子廢物的產生。電子產品在其使用價值被基本實現后,主要以兩種形態存在:一是分散于中下收入水平居民手中,二是集中于各組織機構。除部分產品仍停留在居民家中或堆積在組織機構的庫房外,更多的廢舊電子產品被小商販(垃圾大軍)以相對高的價格購得,并高價賣給廢物處理廠商和非法處理商(絕大部分小作坊)。 
應當說,目前或至少在一段時間內,在廢舊電子產品的處理方式上,多數人仍會選擇將廢舊家電出售以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這是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而且也是長期以來社會價值觀的體現。(即使是在經濟較為發達、人們意識水平較高的歐洲和美國,付費回收的做法也具有極大的不可行性,并逐漸被生產者以免費回收的做法替代。) 
3.2績效評估異化——政治與經濟利益的較量 
小作坊的燎原之勢還應“歸功于”另一部分受益者—地方政府的“寬大為懷”。在當前“以GDP論英雄”的評價體系下,地方政府作為一種市場主體,必然也要權衡自身的利益得失,并以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以實現自己的“政績”。仍以河北為例,按每個小作坊年均收入20萬元計算,周圍幾個縣成百個小作坊的收入將構成地方GDP“增長’的極大組成部分,當地政府自然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此外,自1994年分稅制試行以來地方財政可以發揮的空間越來越小,即使地方政府可能從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角度考慮,但苦于技術與經濟水平的限制,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國外經驗 
當前,許多國家政府和國際組織已經紛紛開始了行動。 
在德國,所有銷售電腦的公司都必須為其產品建立回收計劃,如每一臺在德國出售的SONY顯示器都有一張標貼,指明了它的回收點,這些再生利用點遍布德國,共有800多個;其環境部日前又發布了一份關于廢舊電器免費回收的工作草案,計劃于2005年8月起將有償回收電子廢物的做法改為免費回收。 
在美國,托馬斯、鄧恩(美國環保局固體廢物和緊急情況處理辦公室執行助理主任)等人草擬了一份涉及范圍廣泛的電子廢物回收計劃,以改變原來只重點管理大企業研究機構和政府淘汰的廢舊電腦的做法。 
日本作為家電生產王國,從2001年4月1日就開始實施了《家用電器回收法》,規定生產廠家有義務回收廢舊電器或將其進行再生資源化處理,并且在開發電器時就應該考慮到對環境的影響。日本工業振興協會2001年3月30日制定的目標顯示,2005年度回收公司回收的舊電腦和廢舊顯示屏平均再生利用目標應達到總重量的60%以上,包括再利用的零件和再資源化的材料。 
2001年,歐盟議會通過了要求生產者從資金等方面對回收和再利用電子產品負責的指令。 
5應對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問題似乎明朗起來—除全球性的技術瓶頸外,中國電子廢物問題的解決必須依賴回收鏈的建立、回收體系的完善,以及回收處理技術和法律法規體系的正確規范引導等。而電子廢物問題的處理過程涉及到生產者、經銷商、消費者、廢物處理企業、環保部門及各級地方政府等多方利益主體。在目前我國環境領域法律蒼白,道德約束不足,相關主體利益本位主義等現實因素的制約下,要有效解決電子廢物問題的困擾,必須遵循“立法當先,明確責任,政府引導”的方針,最后形成一個有效的循環體系。 
5.1加快立法,保障電子廢物處理有章可循 
從某種意義上說,將環境安全作為一個必要條件納入經濟健康發展的范疇,不僅僅是國家意識形態上的轉變,更是一國法制變遷的重要表現。諾思曾經指出,法制變遷具有路徑依賴效應,即人們過去的選擇往往決定了他們現在可能的選擇,從而使制度變遷或者沿新軌道進入良性循環或者以失敗告終。根據這個依賴關系,在我國目前市場經濟體制不是十分成熟,決策仍帶有一定集權色彩的特殊階段,強制性制度規范將扮演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而且,在電子廢物問題處理的過程中,國家實際上是以第三方的身份協調生產商、消費者以及其他利益主體的沖突。因此,發展一套作為公共產品的法律體系并督促法律得到有效實施,是保證社會安全,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最經濟、最強有力的手段。 
5.2將電子廢物處理納入地方干部考核指標 
在經濟不發達的前提下,地方政府迫于經濟壓力都不會首先治理污染,因此我們建議可以采取中央與地方合作的方式,即在環境治理的問題上尋找共同的利益基礎,利用環境保護的規模優勢,創新環境管理手段,改革現行的對地方政府的績效評估體系,國家應提升官員素質,將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納入考核體系,使之朝更有利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方向完善,從而杜絕地方本位主義等。 
5.3政府引導,形成電子廢物回收的封閉鏈 
回收體系的建立應因地制宜,針對城鄉居民環境意識、收入水平以及基本素質的不同區別對待,充分利用現有的各種組織和管理機構,以最小的代價建立最有效率的回收體系。不論對于大中城市還是欠發達地區的個體消費者,國家應大力鼓勵開展宣傳、教育和培訓活動。同時充分利用行政區劃,采用分區回收體系,按市場經濟的運作方式,鼓勵建立電子廢物的回收企業,通過制定合理的回收價格,保證回收鏈的順利實施。對于組織機構保有的廢棄電子產品,可以根據不同特點,制定電子廢物的回收計劃并通過簽訂定向協議的方式予以實現。從目前其他國家的情況來看,芬蘭就采取了這種專門機構定期到公司、機構及政府等有關部門回收電子廢物的做法。值得注意的是,這部分組織機構淘汰下來的電子產品有相當部分的性能比較完備,經過適當的修理后可以送還二手市場或者調節到經濟落后地區實現二次利用。這就對回收機構的資格提出較高要求。 
5.4政府加大電子廢物處理的資金扶持 
5.4.1財政投入助行業發展 
從現實意義來看電子廢物問題的解決,初期回收鏈的建設需要相當數額的資金投入,以及大量的人力、物力,單靠某個企業或個人的力量是根本不能完成的。最終受益者是國家,故必須要以政府為主導,擔負起引導、建設、宣傳、規范及適度的資金支持等多項工作的統籌策劃。短期來看,政府資金的注入可以采取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的形式,對從事電子廢物回收的行業給予政策支持。相對于污染后再治理所要付出的極其昂貴代價,甚至是有些污染的不可回復而言,這個財政投入負擔國家是可以承受的。 
5.4.2社會募集促公眾參與 
為了解決政府的經濟負擔,在遵循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的前提下,筆者建議政府引進發行環境彩票的形式支持行業發展。廢棄電子產品的有效回收,還必須依靠社會公眾的配合。由(上接第21頁)于過渡階段我國經濟發展以及人們的環保意識水平仍有待提高,因此采用環保彩票這種機制,可以在短期內籌集大量資金,并且彩票作為一種特殊的金融工具可以有效實現持續、反復地籌措社會閑散資金,并且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這樣做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都是不容忽視的。 
需要指出的是,利用彩票籌得的資金除用作各種獎金的來源返回給購買者以及必要的管理資金之外,其余部分應主要劃給環境保護基金,由基金按公開、公平的社會利益最大化原則,支持建立回收體系在過渡階段的資金需求,投向已經存在污染地區的環境治理和恢復工程,對因環境破壞而給當地居民造成的危害進行適度補償,同時征集環保過程中的科研課題,支持發展環保技術研究和環保設施的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必須建立必要的監督和管理機制才能增強環彩購買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原田尚彥.環境法.法律出版社,1999 
2周林彬.法律經濟學論綱.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3楊學禎.數學建模方法.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 
4賀衛,伍山林.制度經濟學.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5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張曙光排污權交易:國內環保制度的重大創新[EB/OL].經濟學家茶座,2001 
7諾思著.劉守英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上海三聯書店,1994 
8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統計局等網站 
9中國期刊網.人大資料復印系統


來源:本站整理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亚洲欧美高清精品一区二区 | 日本免费一级婬片a级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久图片 | 亚洲AV不卡每天更新 | 亚洲天堂在线播放 | 日韩中文字幕理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