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不同生活垃圾產生源垃圾特性的基礎上,結合其社會經濟結構和主觀要求等,根據此前所提出的生活垃圾分類“2+n”模式,因地制宜地對各類產生源所適用的分類模式進行拓展研究。
在目前我國“垃圾圍城”問題日益突顯的情況下,生活垃圾分類已成為許多城市管理者優先考慮實施的措施。垃圾分類不能急于求成,但要有至少分為2大類的底線,表明推進垃圾分類的決心;從簡單做起,后續逐漸完善。基于該思想,作者在此前的文獻[1]提出了生活垃圾分類“2+n”模式。在該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關鍵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有2層含義,就宏觀層面而言,指各省區及市縣應根據自身條件與發展需求簡化并逐步完善分類模式;就微觀層面而言,特指應根據垃圾不同產生源的社會經濟情況與垃圾性狀,有針對性地選用分類模式[1]。本研究所述的“因地制宜”主要指后者,具體來說即根據居民區、菜市場、文教區、辦公區、商業區、賓館酒樓、公共清掃區等垃圾產生源的特性差異,對此前提出的生活垃圾分類“2+n”模式進行拓展研究。
1產生源特性分析
居民區一般指人口較為集中的聚居地。在居民區生活垃圾中,廚余垃圾所占比例較大,垃圾含水率較高。根據統計,居民區的廚余垃圾產生量約占生活垃圾總產生量的50%,且成分復雜[2]。此外,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人口流動加劇,因而其社會經濟結構也趨于復雜。基于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居民區生活垃圾源頭分類方案不宜復雜。
對于菜市場,在社會經濟結構方面,其人員組成相對單一,以市場商販和顧客為主;其空間分布相對集中,便于管理和相互監督。盡管如此,菜市場所產生的生活垃圾絕大部分為易腐有機物,其分類主體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且分類意愿不強,因而沒有必要也不宜采用復雜的源頭分類方案。
文教區主要指以文化教育、科研為主的城市功能區。本文所指文教區只針對教學科研區域,不涉及生活區,其生活垃圾成分簡單,可回收物比例較大,垃圾量較固定;其分類主體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較強的紀律性,便于集中管理,在環保意識的鞭策下稍加引導即可進行正確分類。
此外,李莎等[3]研究顯示中小學生對垃圾分類工作關注程度較高,對于垃圾源頭分類在社會上的推廣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綜合以上因素,可以在文教區采用相對復雜的源頭分類方案。
辦公區生活垃圾通常以廢紙、包裝袋等垃圾為主,可回收成分占比高,且被污染程度低,回收價值高。在社會結構方面,辦公區人員文化程度較高,容易接受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從組織結構角度來看,辦公區人員也比較容易管理。因此,辦公區適合采取較細致的分類方案。
商業區零售商業聚集、交易頻繁,一般分布在大城市中心、交通路口、繁華街道兩側和大型公共設施周圍。這類區域人口流動大,垃圾分類主體不固定,且生活垃圾成分復雜,故不宜采取復雜的源頭分類方案。
賓館酒樓的人口流動性也較大,且垃圾成分多樣,但實際每間客房所產生的垃圾量很小。賓館屬于服務業,在實施垃圾分類時,不僅要考慮分類可操作性,同時也要考慮客人的住宿體驗。因此,對于客房內的垃圾分類不宜采用過于復雜的源頭分類方案。
公共清掃區主要包括道路、廣場和園林等區域。公共清掃區人口流動頻繁,且人員行為模式隨機性強,因此其垃圾產生量、垃圾成分和分類主體都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故其源頭分類方案應簡單易行。
2各類產生源垃圾分類“2+n”模式拓展
生活垃圾分類“2+n”模式中,“2”主要指源頭采用干濕二分類或可回收否二分類,根據產生源特性進行合理選擇;“+n”則是根據產生源外部環境條件,可以在源頭細分或者在收集站/轉運站等節點進一步細分。本節依據該思想,在產生源特性分析的基礎上,結合課題組試點試驗分類效果,制定各產生源的具體分類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有害垃圾性質特殊,同其他類別的垃圾混合處理將會對人體健康與自然環境造成潛在危害,因此在垃圾產生源或者在轉運站/收集站等節點應考慮將有害垃圾分離并單獨處理。
2.1居民區和菜市場垃圾分類模式
根據前面產生源特性的分析,居民區和菜市場宜采用圖1所示的分類模式。在垃圾產生源頭進行干濕二分類,居民區生活垃圾中的濕垃圾指廚余垃圾,菜市場生活垃圾中的濕垃圾指易腐有機物;源頭分出的濕垃圾運往有機垃圾處理廠,干垃圾在收集站/轉運站等節點由專業人員分選出有害垃圾;有害垃圾運往有害垃圾處理廠,剩下的其他垃圾運往生活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處置。
該分類模式源頭操作簡便,且將易產生惡臭的濕垃圾單獨收集,降低了二次污染,基本保證了垃圾無害化處理。在節點分選出有害垃圾,也避免了有害垃圾對環境的危害。在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拾荒人員已在源頭對高價值可回收物進行了揀選回收,垃圾中剩余的可回收物回收價值較低,且多被污染,因此不宜在節點處進一步分出其中的可回收物。
根據課題組在長沙市開展的生活垃圾分類試驗,居民區試驗結果顯示,源頭分類方案越復雜,垃圾分類正確率越低,混雜率越高;居民區源頭干濕二分類方案的正確率可達到81%以上,混雜率僅為16%。
2.2商業區、賓館酒樓和公共清掃區垃圾分類模式
根據前面產生源特性的分析,商業區、賓館酒樓和公共清掃區宜采用圖2所示的分類模式。在生活垃圾產生源頭按照可回收否進行二分類,分出的可回收物運往資源回收站,分出的原生其他垃圾在后續節點由專業人員再分選出有害垃圾;有害垃圾運往有害垃圾處理廠,剩下的其他垃圾運往生活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處置。
該分類模式源頭操作簡單,既保證了可回收物的循環利用,也單獨分離了有害垃圾。在公眾場合要求單獨收集可回收物,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喚醒公眾資源危機意識。
其中,賓館酒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考慮到賓館酒樓的服務業性質,不宜對客人在垃圾分類投放方面提出過多要求,但是可以要求客房清潔人員對源頭粗分過的垃圾進行再分類,在此環節進一步分選出易腐有機物和有害垃圾。長沙市的分類試驗中,賓館酒樓分類試點試驗結果顯示,該方案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其正確率可達到93%,混雜率僅為5%。
2.3辦公區和文教區垃圾分類模式
根據前面產生源特性的分析,辦公區和文教區宜采用圖3所示的分類模式,在生活垃圾產生源頭按照易腐有機物、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分為4類。易腐有機物運往有機垃圾處理廠,可回收物運往資源回收站,有害垃圾運往有害垃圾處理廠,其他垃圾運往生活垃圾填埋場或焚燒廠處置。
在辦公區和文教區,其人員素質相對較高,分類主體的環保意識和分類意愿較強,容易動員其主動參與垃圾分類;另一方面,集中式管理方式配合人為規定,使垃圾分類相關目標也能得以實現。
根據長沙市2個試點學校的分類試驗結果,在源頭四分法的垃圾分類模式中,分類正確率平均達到85%,混雜率僅為12%,效果較好。不僅如此,試驗過程中,老師們普遍反映,很多學生在學校主動參與垃圾源頭分類的同時,回到家中也不忘引導家人進行垃圾分類,對于垃圾分類在家庭、社會中的推廣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結論
1)生活垃圾產生源特性各有差異。特性相似的產生源可以采用相同的分類模式。根據其特性,可將生活垃圾產生源歸為3大類:居民區和菜市場;商業區、賓館酒樓和公共清掃區;辦公區和文教區。
2)生活垃圾分類模式不僅要從客觀上考慮垃圾特性,也要結合產生源外部環境條件,從分類主體角度考慮其社會經濟結構和對其主觀要求等。
3)“2+n”模式重點在“2”的選擇和“+n”的拓展。研究表明,居民區和菜市場宜采用源頭干濕二分類的分類模式,并在節點分選出有害垃圾;商業區、賓館酒樓和公共清掃區宜采用源頭可回收否二分類的分類模式,并在節點分選出有害垃圾;辦公區和文教區宜采用源頭四分類的分類模式。
參考文獻:
[1]陳海濱,項田甜.生活垃圾分類“2+n”模式探究[J].環境衛生工程,2016,24(5):77-79.
[2]陳三清.居民區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行為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3]李莎,陳海濱.中小學生應成為垃圾分類收集的先鋒隊:昆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調查問卷解讀[J].環境衛生工程,2013,21(1):48-49,52.
| 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美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日韩视频 | 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 | 亚洲网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