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36.7億顆,占全球的30%以上,同比增長33.9%。近年來,我國鋰離子電池生產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且在優良的投資環境和相對低廉的人工成本作用下,全球鋰離子電池制造中心正向中國大陸轉移[1]。
鋰電池生產的迅速增長,最主要是由于其廣泛應用于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領域,例如手機、手提電腦、相機、攝像機等而產生的需求。鋰離子電池雖為可充電電池,具備重復利用的特性,但其壽命一般只有2a左右,這就意味著,將會有大量的廢舊鋰離子電池產生和急需處理。廢舊鋰離子電池的產生受地域影響較大,在經濟相對較發達的地區,其使用和廢棄量較大,尤其集中在大城市,廢舊鋰離子電池的處理已經成為大城市的一個新環境問題。
據我們在南方某市的調研發現,鋰離子電池已經成為居民生活中消費電池的最主要類型,人均年消費鋰離子電池3.3塊,更換頻率一般為1-2a,在未來對鋰離子電池的消費情況大體維持不變,個別人群有增加使用計劃,絕大部分人群對未來鋰離子電池的更換計劃不變。
2鋰離子電池的成份及危害分析
鋰離子電池的主要成份為Li、Co(或Ni、Mn)、有機電解質等,以常見的重約40g的手機電池為例,可看出鋰離子電池中金屬材料的含量[2],
廢鋰離子電池的有害成份主要為Co、Cu、Ni、Mn、有機電解質。酸、堿、有機電解質會影響水中的pH值,使土壤酸性化或者堿性化,而重金屬被生物吸收后,會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的食物鏈,在人體內聚集,使人體致畸或致變,甚至導致死亡[3-4]。廢鋰離子電池中主要重金屬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見表2。
3鋰離子電池處理技術及效益分析
廢鋰離子電池中最具有回收價值的金屬是鈷,而不是鋰。鈷是一種稀有的貴重金屬,在自然界中蘊藏很少,它沒有單獨的礦床,大都伴生于銅礦、鎳礦中,且品位較低。世界各國都比較重視工業生產中鈷的回收,而在鋰離子電池中鈷的含量相對較高,一只重約40g的電池,含金屬鈷約6g[5],因此對廢舊鋰離子電池的回收利用,主要是回收其中的鈷。鋰、鎳和錳等金屬只是作為回收鈷的副產品。
廢鋰離子電池再生處理技術的研究開始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借鑒成熟的礦石冶煉工藝的基礎上,針對廢鋰離子電池的特殊性,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工藝已日趨完善,并已經應用于實際生產過程。各種鋰電池回收的基本步驟相似,包括預處理(拆解、分類等)以及鈷和其他金屬的回收兩部分。各種回收技術的預處理方式基本相同,差異在于鈷和其他金屬的回收技術路線和方法不同。
由于鋰離子電池是由多種材料構成,是精細的組合體,因其體積小、數量大、各種材料的分散性高,用機械的方法很難將其中的含鈷材料分離出來,只能對電池的電芯進行整體處理。日本學者今村圣智由此提出對鋰離子電池進行回收處理的方法如下:回收廢電池后,進行放電處理,剝離外殼,回收外殼金屬材料;將電芯與焦炭、石灰石混合,投入焙燒爐中還原焙燒;有機物燃燒分解為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鈷酸鋰被還原為金屬鈷和氧化鋰,氟和磷被沉淀固定,鋁被氧化為爐渣,大部分氧化鋰以蒸汽形式逸出后,將其用水吸收,金屬銅、鈷等形成含碳合金;鋰離子電池經如上處理后形成的合金中將含有銅、鈷、鎳等金屬。對此合金進一步處理,可分離提取出價格較高的鈷鹽、鎳鹽[6]。
有研究分析表明,拆解并浸出回收鈷,在有效的廢棄鋰離子電池的回收體系的支撐下,按年回收手機電池300t(約1500萬支手機電池)計算,每個電池可回收價值約1.5元。該費用為實驗室估算費用,收入主要來自拆解的廢塑料出售,廢金屬回收,支出主要為回收過程的原材料費,包括購買氫氧化鈉、濃硫酸、雙氧水、草酸銨、一次交換水等,此外還扣除了工人工資、勞保用品等的費用[5]。但此費用未包括收集運輸、公輔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的費用,其實際回收價值有待實際生產中進一步分析。
可見,廢鋰離子電池回收的經濟效益是十分顯著的,廢鋰離子電池的回收,除了有國家相關政策導向支持外,還享受國家稅收優惠,目前,市場上就存在大量回收廢鋰離子電池的信息,可見,這是個有價市場,但我們仍需重點關注回收企業運行過程的規范性及環境保護問題。
4我國廢舊鋰離子電池處理現狀及存在問題
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媒體對電池污染危害的宣傳和報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環境保護,雖未能完全杜絕廢電池隨意棄置在裸露外環境中的現象,但隨意丟棄廢電池的行為已經越來越少。
近年來,一些地方政府相關機構、社會團體、生產企業都倡導和嘗試建立廢舊電池的回收收集系統,如北京在零售商處設立廢電池回收箱、珠海的小區和路邊回收箱、武漢在超市和自行車租賃點設置的有償回收點、廣州和太原的大學環保協會的上門收集、中國移動通信集團“綠箱子”工程等等,都因沒有完善的后續處理系統,沒有成規模的廢電池回收利用企業,而導致收集到的電池沒法處理而癱瘓,有些甚至因長時間的儲存堆放、缺乏管理而造成了二次污染。
目前國內外廢電池回收利用技術主要有簡單分選、干法、濕法、干濕法等[7],相對而言,發達國家起步較早,技術較為先進,而我國大多剛剛起步,或還在實驗室階段,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效果不理想。如上海環衛部門的機械拆解試驗、河北東華鑫馨廢舊電池再生處理廠與北京科技大學的新技術等,都因嚴格的環境保護要求,污染控制要求,以及未有成規模的電池供應等原因,未能形成規模化生產。
由于以上原因,收集到的廢舊電池多數只能臨時儲存,迫于管理及二次污染控制的壓力,許多地方已經停止了廢舊電池的專門收集,有學者建議將一些低汞無汞廢電池直接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處理,這也使得目前電池的主要處理方式變成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由于規范的生活垃圾填埋場一般都具有較好的防滲設施,因此廢舊電池進入后不會對環境造成明顯的不良影響,但其析出的重金屬會對后續的滲濾液處理系統造成一定的沖擊影響,另外,填埋造成了資源的浪費。
總體而言,我國廢舊電池回收利用系統存在以下問題。
4.1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我國對固體廢棄物污染控制起步晚,法律法規不夠完善,執法力度不夠,宣傳教育工作不足。直到2003年才頒布了專門針對廢舊電池的《廢舊電池污染防治技術政策》,要求將廢鋰離子電池被列入重點收集范疇,進行資源化再生或無害化處理處置,但執法力度遠遠不夠。對產生的廢電池,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間應承擔的責任不明確,缺乏針對廢電池回收的具體措施指引和相應的獎罰機制,使得對廢電池的處理,完全變成個人意愿,這也是廢電池回收系統難以正常運作的重要原因。
4.2缺乏必要的宣傳與教育
雖然近年來媒體和部分學者報導和指出了廢電池的危害,使得公眾對廢電池的關注度有所增高,但對廢電池的認識還是較為籠統和模糊,對廢電池的分類,對不同類型廢電池的最佳處理方法認識不夠,對不同類型廢電池可能造成的危害了解不足。據我們在南方某市的調研發現,公眾在購買電池時一般只注重其品牌、價格和使用的安全性,而很少去關注其化學成份和毒性。宣傳和教育的缺乏,使得公眾環保意識較為薄弱,參加到廢電池回收利用系統的積極性不高。
4.3缺乏有效統一完善的回收體系
部分城市有一定的廢電池回收體系,但整體運作都不順暢,往往回收到的都是混合廢電池,沒有對廢電池進行必要的分類,由于不同類型廢電池的回收方法不盡相同,因此,很難直接被企業進行回收利用。此外,由于缺乏法律法規的支持,以及公眾意識的不夠,回收到的電池量不大,很難維持工業化生產。
4.4回收利用企業缺乏政策支持,舉步維艱
企業回收利用技術要求高、利潤低,雖有相關政策的支持,但實際支持力度遠遠不夠,往往收集到的電池都難以形成產業化規模。廢電池收集成本過高,使得企業難以維持,全國各地許多廢電池回收企業最終都無法維持。
5廢舊鋰離子電池處理出路探討
5.1配套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明確責任
加強立法是廢電池回收體系的根本,是廢電池從產生,到收集、運輸、處理全過程科學合理的保障,發達國家在廢電池回收體系做得較好的,如德國、美國都有專門針對廢舊電池的法律法規[4],只有加強立法,才能明確生產者、銷售者、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間的責任,才能使公眾都積極參與到廢電池回收體系之中。
5.2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居民環境保護意識和相關知識
針對不同類型的廢電池可能造成的環境危害,普及公眾相關知識,提高公眾環境保護意識,倡導公眾綠色消費,從消費端抑制毒性大危害大的電池生產。倡導公眾在使用電池的時候,了解其分類、化學成份、毒性等,在注重使用安全的同時,對產生的廢電池亦采用分類收集,為末端處理提供便利。
5.3建立完善的回收體系,從源頭進行分類收集
國外較為完善的回收體系,有如“押金制度”等,即在電池銷售時收取一定的押金,要求消費者在廢棄電池時,將電池送至指定的回收點,取回押金。該制度在我國其他行業曾經施行,效果良好,可以較好地實行廢物回收,建議回收體系形成網絡化。據我們在南方某市的調研結果,回收點宜設置在超市、士多等銷售地點,同時可根據電池的種類進行分類收集。廢電池的收運可由政府有關部門或回收企業進行,宜采用專用的涂有標識的收運車。
| 日本免费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亚洲四色在线影院 | 中文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三级视频 | 女同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