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廢棄物,又稱電子垃圾,已經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固體廢棄物。盡管一些國家、地區以及行業組織機構如歐盟、BAN和SVTC對電子廢棄物有其明確定義,但就全球范圍內而言并沒有被廣泛接受的統一定義。它通常是指被用戶淘汰或報廢的電子電器、信息通訊、娛樂設備等產品,如電視、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腦、手機和iPod等。
電子廢棄物具有數量多、產生速度快、組成結構復雜、處理困難等特點。一方面,電子廢棄物含鉛、鎘、汞、六價鉻、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如果填埋處理,其中的重金屬如鉛、鎘、汞等隨著滲濾液進入地下水而污染土壤和環境;如果任意丟棄并當作垃圾直接焚燒,其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經燃燒釋放的二氧化物和呋喃等,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并損害人體健康。另一方面,電子廢棄物又有一定的回收利用價值。電子廢棄物中含有約4o%的金屬,30%的塑料及30%氧化物。其中還含有大量可供回收利用的稀貴金屬如:金、銀、鈀等,其回收利用具有廣闊前景。但在回收利用過程中,如果處理不當,仍然會對人體和環境造成危害翻。對于電子廢棄物的不當處理在造成對環境污染和人體健康損害的同時更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我國作為家電、電子產品的生產和消費大國,也正面臨著如何合理處置電子廢棄物的壓力。
1全球電子廢棄物狀分析
在全世界范圍內,電子電器工業是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技術革新、新產品上市和低成本的制造技術在帶給人們便利的同時,也加速了電子廢棄物的產生。以微軟最新發布的Vista操作系統為例,在英國,有95%的家用電腦配置不能夠運行Vista全部功能;在北美地區,有約50%的商用電腦不符合Vista運行要求。可以預見,在不久的將來,這些電腦將被用戶所拋棄。據提交歐盟委員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歐盟的27個成員國內,2005年就產生了1030萬t的電子廢棄物(約占全球1/4),并以每年2.5%~2.7%的速度遞增,截至2020年估計將會有大約1200萬t的電子垃圾。目前全球每小時就會產生4000t的電子廢棄物。據聯合國環境計劃署報告顯示,全球每年約產生2000~5000萬t的電子垃圾。
表1部分國家和地區電子廢棄物產量
2國外發達國家電子廢棄物管理立法模式
日本在電子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方面取得了較為成功的經驗。在2001年正式實施了《家電循環利用法》。這部法律以電冰箱、電視機、空調和洗衣機四種家用電器為立法對象。明確規定了生產商、銷售商和消費者用戶各自應承擔的義務,要求生產企業產品回收再生利用率為:空調60%以上,電視機55%以上,冰箱洗衣機50%以上。自該法實施以來,截至2004財政年度,四種電器回收總量達到1.162億臺。回收利用率也遠遠超過了法律設定的限值。
截至2002年10月,歐盟已經有一些成員國如瑞典、意大利、丹麥、挪威、荷蘭和瑞士等通過了相關的國內“電子廢棄物收回”法案。為了更全面地對電子廢棄物進行管理,2003年2月13日,歐盟在其官方期刊上公布了WEEE指令和RoHS指令,并于同日生效。在WEEE和RoHS指令的基礎上,歐盟各成員國修改或制定國內相關法案。以瑞典為例,1998年頒布了“電子電器設備返還、回收和處置法”。該法明確了消費者、生產商/進口商/銷售商、回收商各自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在此框架下,EI-Kretsen公司(由20多個行業協會或聯合會,包括生產商、進口商、批發商和零售商聯合成立的一個非營利性組織)2003年收回與處理將近8萬t的電子廢棄物,相當于瑞典市場上90%的電子產品。至2005年1月1日,該法案基本涵蓋了電子廢棄物的10大類別。在2005年,瑞典國內平均電子廢棄物回收量達到了10.2kg/人(歐盟設定的目標是截止2008年4kg/人)。
國外對電子廢物治理較成功的經驗是基于“3R”(減量、再使用、回收)原則的基礎上,遵循“資源一產品一再生資源”和諧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實行“生產商責任延伸制”(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組建生產商聯合協會或經授權的非政府民間組織,通過相關立法,確保電子廢物物流和資金流暢通,從而實現對電子廢物的綜合回收利用。
3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現狀分析
3.1電子廢棄物的來源
我國目前電子廢棄物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國內產生的。有資料表明,我國每年產生超過100萬t的電子垃圾。在2004年,我國廢棄了500萬臺電視機、400萬臺冰箱、500萬臺洗衣機、1000萬部手機和500萬臺電腦。并且,國內電子垃圾的數量以每年5%~10%的速度呈逐年上升趨勢㈣。二是來自國外非法進口的“洋垃圾”。盡管我國早在1991年就簽署了《巴塞爾公約》,禁止電子垃圾的越境轉移和非法處置,但受利益驅使,每年仍約有占全球總量70%的電子垃圾被運往中國。中國變成了“世界電子垃圾處理廠”并非危言聳聽。
3.2電子廢棄物的流向
由于缺乏可靠信息和數據,盡管很難量化電子廢棄物處理現狀,但圖1定性地顯示了我國目前電子廢棄物的實際流向和處理現狀。
圖1電子廢棄物流向示意圖
3.3目前存在的問題及進展情況分析
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目前電子廢棄物的回收體系網絡涉及到的利益主體由消費者用戶、個體收購者、維修翻新者、非正規處理回收業者和正規處理回收企業五部分組成。走街串巷的個體收購者充當了電子廢棄物回收市場的生力軍,有大約90%的電子廢棄物被他們收走。非正規回收企業大多用簡單原始落后的回收處理工藝,在我國目前還沒有建立正規的電子廢棄物回收物流體系的情況下,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促進了電子廢棄物的資源循環再利用,但部分由于相關法規政策缺失、行政監管乏力和回收處理裝置工藝原始落后等情況導致了資源浪費、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等。我國政府目前也意識到了電子廢棄物對未來經濟、社會和環境的長遠影響,開始著手法規政策的制定與完善,并在浙江、青島、天津等地建設電子廢棄物示范工程。由信息產業部聯合發改委等七部門制定的《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管理辦法》從2007年3月1日開始實施,將分步實施電子信息產品污染控制措施,有望從源頭上杜絕或減少有毒有害物質在電子產品上的使用。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條例》有望今年年底正式出臺;《電子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管理辦法》業已發布,將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該《辦法》將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和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行政主管部門監督實施,明確了從事電子廢棄物拆解、利用、回收的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市場準入制度。
電子廢物作為可再生利用的資源,其中蘊藏的“巨大商機”也吸引了一些符合環保要求、工藝先進的正規回收處理企業“淘金”。但是,面對國內巨大的電子廢物產量,由于國內目前立法的滯后,管理無序和相關政策不足,導致“無米下鍋”的尷尬局面。
4建議
電子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綜合回收利用處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閻利等人提出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理產業系統概念模型由三個層次組成,其中三個層次的多種因素相互交叉、相互影響。在此基礎上,筆者建議:
(1)完善相關立法,依法治理我國面臨的電子廢物問題。
完善電子廢物處理的法律法規體系,采取法律手段確保電子廢物的循環利用,有助于電子廢物回收利用過程的全程監管,確定電子廢物處理過程當中相關責任者的法律責任以及協調相互關系,同時也有助于促進電子廢物資源循環利用的產業化和市場化。
(2)按照循環經濟、和諧社會理念,建立正規的電子廢物回收管理體系。
電子廢物作為一種可再利用的循環資源,只有通過適當的處理,其中的資源才會得以循環使用。鑒于我國目前電子廢物回收市場上活躍的個體收購大軍和非正規回收單位,在建立正規的電子廢物回收管理體系時,不能一味地強調他們存在的負面作用,只有因勢利導,化弊為利,通過強化管理,使其納入到正規電子廢物回收體系當中。
(3)促進技術創新,強化產品“生態”設計。
生產企業要在產品的設計階段,從將來產品回收再利用的角度,重視材料的選擇,產品的結構和環境友好性設計,增加產品資源的可循環性和再生性。
(4)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眾環保意識。
電子廢物回收利用系統中,電子廢物的流向起始于消費者用戶。因此,電子廢物的產生與處理和消費者的意識有極大的關系。可以預見,在公眾樹立起與環境保護相協調的價值觀和消費觀,承擔起更多的環境保護義務后,必將對我國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體系形成巨大的正向推動力。
5結論
我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而電子廢棄物既是一種污染物,更是一種不斷增長的潛在性資源,按照循環經濟理念處理電子廢棄物時,應借鑒國外一些國家成熟的經驗,考慮到我國實際國情,在電子廢棄物立法完善,強化監管的前提下,明確相關利益者的權利和義務,由政府、企業和消費者三方參與,建設電子廢棄物綜合回收利用網絡體系。這不僅可最大程度上避免環境污染,可實現電子廢棄物的循環利用,而且對于我國目前實現可持續發展資源節約型社會和循環經濟社會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 先锋影音欧美在线 |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一线久久 | 日本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1000 | 一级欧美字幕一级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文国产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