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醫療廢物的管理,規范醫療機構內部對醫療廢物的處置,有效預防和控制因醫療廢物的流失、泄漏、擴散和意外等對人體健康和環境產生的危害,對我市43家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廢物的組織管理、規章制度、分類收集、運送、暫時貯存和轉運等工作進行專項監督檢查。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全市三級醫院7所、二級醫院13所、一級醫院1所和一級以下(門診部、診所)11所,計43所醫療機構。
1.2方法與內容
根據《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制作監督檢查表格,采取檢查資料與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2結果
2.1組織、管理制度及人員
絕大部分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對醫療廢物的管理較重視,已建立由院感、院務和護理部門共同負責的醫療廢物管理機構,在管理制度的制訂、專(兼)職管理人員的配備、開展院內檢查、人員培訓和提供職業安全防護用品等方面做得較好。但所有單位都未建立醫療廢物管理責任制、醫療廢物流失泄漏擴散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措施,對醫務人員醫療廢物規章的培訓相對薄弱,僅有18.6單位對從事醫療廢物收集運送的一線人員提供定期體檢(表1)。
2.2收集、運送和院內交接情況
醫療廢物與生活垃圾分開收集的單位占90.7%,醫療廢物分類收集符合條例要求的占93.0,統一使用經省環保局許可并免費提供的符合標準的銳器盒、包裝袋的單位占74.4的。檢查發現:科室內各診室普遍先用普通垃圾袋收集醫療廢物,再匯集到收集點的專業醫療垃圾袋;醫療垃圾袋的正確使用率低,有醫療廢物裝袋過滿、袋口未扎緊封嚴和破袋等現象;大部分單位無防滲漏醫療廢物專用運送工具,有的用竹籮筐、有的直接將整袋醫療廢物拎至暫時貯存場所;僅27.9%的單位按規定的線路及時間運送醫療廢物;9.3%的單位尚未執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將醫療廢物混入生活垃圾;僅有一家二級醫院有院內科室交接記錄(表2)。
表1廈門市醫療機構醫療廢物管理組織、制度、人員和培訓情況(%)
2.3暫時貯存、轉運交接情況69.8的單位科室收集點較
為安全,62.8的單位設置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問,僅16.3的單位暫時貯存地點符合條例要求。醫療廢物暫時貯存間選址不符合要求表現在:有的緊鄰病房、藥房、門診、辦公室、洗衣房、樓梯邊和人員流動頻繁的交通要道,有的緊挨生活垃圾存放場所;衛生院、門診部和診所均未設置暫時貯存間,僅在內部的走廊或角落存放,存在醫療廢物流失的隱患。僅7.00,4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間內的設備用具符合條例要求。設備不符合要求表現在:防蠅、防鼠、防蟑螂和防滲漏不到位,門、窗、墻體、頂棚無密閉或破損未及時修復;地面破損或未墊高,無法防止雨水沖刷;未配備紫外線燈及必要的清洗用具和消毒用品。16.3%的單位因醫療廢物日產生量少暫時貯存時間超過2d(表3)。
表3廈門市醫療機構醫療廢物暫時貯存轉運污水處理情況(%)
3討論
我市各級醫療機構在醫療廢物的管理中存在較大差異,二級以上醫療機構的管理較規范,一級及一級以下醫療機構問題較多,應引起足夠的重視。各級醫療機構應建立健全醫療廢物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內部檢查和考核機制,制定有效的獎懲制度并及時督導落實。加強對醫務人員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提高認識水平,增強法律責任意識,自覺做好醫療廢物管理工作。加強對醫療廢物收集運送一線人員相關知識的培訓,提供必要的職業安全防護用品和定期體檢。各科室內部應正確使用醫療垃圾專用袋,配備符合標準的醫療廢物專用容器和運送工具,按規定線路及時間運送醫療廢物,確實做好科室交接登記記錄。各醫療機構在現有的條件下應盡量選擇符合《醫療廢物管理條例》要求的醫療廢物暫時貯存場所并配備必要的設備設施,及時對運送車輛、容器和工具貯存場所等進行清潔和消毒。衛生監督部門應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肅查處違規行為,規范醫療廢物的管理,真正實現醫療廢物管理法制化。
| 亚洲人成色44444在线观看 |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乳网站 | 亚洲性人人天天夜夜添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五月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