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利用油脂制備生物柴油的主要工藝有化學催化法和酶催化法。酶法催化劑成本高,反應時間長,且處于試驗階段;化學催化法主要是堿催化和酸催化。堿催化工藝是用堿(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催化甘油三酯與短碳鏈醇(主要甲醇和乙醇)進行酯交換,得到脂肪酸酯(生物柴油)。這種工藝催化速度快,轉化率高,但要求油脂中游離脂肪酸含量較低,否則堿催化劑會和游離脂肪酸發生皂化反應而失活。
對于高酸值的廢油脂,可以采用一步酸催化法,也可以采用兩步法,即先用酸催化酯化再堿催化酯交換來制備生物柴油。一步酸催化法對設備要求高,催化劑用量大,轉化率不高。兩步法適于廢油的酸值范圍在10~120mgKOH/g。第一步是酯化反應,大多利用酸性催化劑催化游離脂肪酸和甲醇反應;第二步一般使用堿性催化劑催化醇解將甘油酯轉化為甲酯。目前先酸均相催化后堿均相催化工藝存在以下缺點:①設備要求耐酸,投資較大;②反應后的產物與催化劑分離困難,催化劑不能回收利用且產生大量酸水;③濃硫酸引起油脂氧化脫水、縮合等副反應,導致產品色澤較深;④均相堿催化會產生廢水。本試驗利用地溝油固酸、固堿兩步非均相催化開發生物柴油技術,旨在克服以上工藝的弊病,清潔開發生物柴油。
1材料與方法
1.1原料
地溝油:南昌市環科廢油脂處理處置中心提供,來源于餐飲業回收,已經分離去除蛋白質等食物殘渣,酸值85.96mgKOH/g。
1.2儀器與試劑
HH-4數顯恒溫水浴鍋,JB50-D增力電動攪拌器,2000mL三頸瓶,溫度計(100℃)等。甲醇,固酸,固堿,四氫呋喃等。
1.3分析方法
1.3.1酸值按GB/T5530-1995測定。
1.3.2固酸非均相催化游離脂肪酸酯化率測定
(第一步預酯化)測定物理預處理后油脂的酸值,測定固酸非均相催化游離脂肪酸酯化后產物的酸值,然后按下列公式計算:
酯化率(%)=(原料酸值-反應產物酸值)/原料酸值×100
1.3.3油脂及生物柴油甘油含量的測定
采用皂化-高碘酸氧化法。①試樣處理。稱取1g左右原料油或10g左右生物柴油,準確至0.0001g,加入10mL40%的KOH-C2H5OH溶液,回流30min,再加入10mL40%的H2SO4酸解,待溶液分層后將下層甘油相轉入200mL容量瓶中,并用適量水洗滌脂肪酸層,水層也轉入容量瓶中,最后定容,待用。②甘油含量的測定。準確量取25mL上述甘油溶液,放入250mL碘量瓶中,再加入20mL0.02mol/LKIO4溶液、10mL3mol/LH2SO4溶液,蓋好塞蓋,搖勻,在室溫下于暗處放置30min。然后加入2gKI,再加水150mL,析出的碘用配制好的Na2S2O3標液滴定,滴定至淡黃色時加入1mL淀粉指示劑,繼續滴至藍色恰好消失為止,平行測定3次,同時做空白試驗。③甘油含量計算:
式中:V0———空白消耗Na2S2O3標液體積,mL;
V———試樣消耗Na2S2O3標液體積,mL;
C———Na2S2O3標液濃度,mol/L;
M———甘油的摩爾質量,g/mol;
W———試樣質量,g。
1.3.4固酸、固堿兩步非均相催化油脂酯化率測定
測定物理預處理后油脂的甘油含量,測定固酸、固堿兩步非均相催化酯化后生物柴油的甘油含量,然后按下列公式計算:
酯化率(%)=(原料甘油含量-生物柴油甘油含量)/原料甘油含量×100
1.4試驗方法
1.4.1負載形固體堿催化劑制作工藝
以MgO為載體,采用浸漬法制備固體堿催化劑。在浸漬法制備催化劑的過程中,最佳制備條件為:22.6%的Ca(Ac)2溶液浸漬,80℃下干燥10h后在700℃下煅燒。所制備的催化劑在甲醇中溶解很少,基本不流失。
1.4.2固酸非均相催化游離脂肪酸酯化工藝(第一步預酯化)
將一定比例的預處理好的地溝油、甲醇、固酸催化劑、四氫呋喃加入反應釜,安裝冷凝裝置,加熱至預定溫度,使甲醇回流,反應一定時間后離心分離催化劑,回收甲醇,去除酯化反應生成的水。
1.4.3固堿非均相催化油脂酯化工藝(第二步酯化)
將第一步所得的產品再按比例與甲醇、四氫
呋喃和負載形固體堿催化劑混和裝入反應釜,加熱并攪拌,冷凝回流,經一定的反應時間后,降溫,離心分離催化劑,靜置分離甲酯層(生物柴油)和甘油層。最后送入高溫蒸餾釜精餾提純,即得生物柴油。
2結果與討論
2.1固酸非均相催化游離脂肪酸酯化(第一步預酯化)
2.1.1反應時間的影響
取地溝油250mL,在醇油摩爾比6∶1,固酸催化劑為油重的2.5%,助溶劑四氫呋喃為3%,反應溫度71℃條件下,考察反應時間對酯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圖1。圖1反應時間對酯化反應的影響
由圖1可見,反應體系的酸值隨反應時間的變化可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從開始反應到0.5h,原料油酸值從85.96mgKOH/g迅速降至12.35mgKOH/g;第二階段從反應0.5~2h,酸值繼續降低,但速度逐漸減緩;第三階段反應2.0h后,酸值降到2mgKOH/g左右后變化很小,反應曲線趨于平直。
2.1.2催化劑用量的影響
取地溝油250mL,在醇油摩爾比6∶1,反應時間2h,助溶劑四氫呋喃用量為3%,反應溫度71℃條件下,考察固酸催化劑用量對酯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圖2。圖2固酸催化劑用量對酯化反應的影響
由圖2可見,在不加固酸催化劑的對照試驗中,地溝油的酸值略有下降,從85.69mgKOH/g降至75.83mgKOH/g;當加入固酸催化劑后,酸值明顯下降,2.5%固酸催化劑用量可以使酸值降到2mgKOH/g左右,繼續增加固酸催化劑用量酸值下降的趨勢不太明顯。
2.1.3醇油摩爾比的影響
取地溝油250mL,在反應時間2.0h,固酸催化劑為油重的2.5%,助溶劑四氫呋喃為3%,反應溫度71℃條件下,考察醇油摩爾比對酯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圖3。圖3醇油摩爾比對酯化反應的影響
由圖3可見,醇油摩爾比為3∶1時,反應后酸值為13.43mgKOH/g;隨著甲醇用量的增加,產物酸值呈下降趨勢,且在醇油摩爾比為5∶1之前下降明顯,在醇油摩爾比為5∶1時反應產物酸值為3.54mgKOH/g;在醇油摩爾比為6∶1以后反應產物酸值在2mgKOH/g左右,下降不明顯。
綜上所述,固酸非均相催化游離脂肪酸酯化(第一步預酯化)的最佳反應條件為:反應時間2.0h,醇油摩爾比6∶1,固酸催化劑為油重的2.5%,助溶劑四氫呋喃為3%,反應溫度71℃。
以最佳反應條件做驗證試驗,反應產物酸值為2.22mgKOH/g,酯化率為97.41%,說明所得到的最佳條件有效。
2.2固堿非均相催化油脂酯化(第二步酯化)
2.2.1反應時間的影響
取第一步預酯化產物250mL(測得甘油含量5.50%),在醇油摩爾比10∶1,固堿催化劑為油重的2%,助溶劑四氫呋喃為3%,反應溫度71℃條件下,考察反應時間對酯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圖4。從圖4可見,反應開始時反應原料中甘油含量為5.50%,從開始反應至1.0h甘油含量從5.50%迅速下降到1.61%,在1.0~2.5h段下降減緩,從2.5h后甘油含量降到0.2%左右后變化很小,反應曲線趨于平直。
2.2.2催化劑用量的影響
取第一步預酯化產物250mL,在醇油摩爾比10∶1,助溶劑四氫呋喃用量為3%,反應時間為2.5h,反應溫度71℃條件下,考察固堿催化劑用量對酯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圖
圖5固堿催化劑用量對酯化反應的影響
由圖5可見,在不加固堿催化劑的對照試驗中,反應的甘油含量略有下降,從初始5.50%降至5.01%;當加入固堿催化劑后,甘油含量明顯下降,2.0%固堿催化劑用量可以使甘油含量降到0.2%左右,繼續增加固堿催化劑用量甘油含量下降的趨勢不太明顯。
2.2.3醇油摩爾比的影響
取第一步預酯化產物250mL,在固堿催化劑為油重的2%,助溶劑四氫呋喃為3%,反應時間2.5h,反應溫度71℃條件下,考察醇油摩爾比對酯化反應的影響,結果見圖6。
由圖6可見,醇油摩爾比為4∶1時,反應后甘油含量為2.65%;隨著甲醇用量的增加,產物甘油含量呈下降趨勢,且在醇油摩爾比為8∶1之前下降明顯,在醇油摩爾比為8∶1時甘油含量為0.45%;在醇油摩爾比為10∶1以后甘油含量在0.2%左右,下降不明顯。
3結論
(1)固酸、固堿作為一種非均相的固體催化劑,對地溝油中的游離脂肪酸、甘油酯的酯化反應有良好的催化活性。與傳統工藝所使用的濃硫酸、氫氧化鈉相比,具有環保、副反應少以及易于從產品中分離等優點。
(2)在試驗中取得固酸、固堿兩步非均相催化的最佳反應條件,第一步預酯化酯化率大于97%,第二步酯化酯化率大于96%,小試工藝總酯化率在96%以上。
(3)利用地溝油固酸、固堿兩步非均相催化生產生物柴油工藝簡單,無廢水,污染小,設備投資小,且酯交換階段產生的副產品甘油易于回收利用,具有良好的工業化前景。
參考文獻:
[1]郭衛軍,閔恩澤.發展我國生物柴油的初探[J].石油學報,2003,86(4):1-6.
[2]葛蘊珊,張世鷹,郝利君,等.生物柴油在柴油機中的應用研究[J].內燃機工程,2004,34(2):12-14.
[3]劉壽長,關新新,韓家顯.脂肪酸酯的均相催化制備的研究[J].日用化學工業,1999,42(5):14-17.
[4]魏彤,王謀華,魏偉.固體堿催化劑[J].化學通報,2002,64(9):594-600.
[5]呂亮,段雪,李峰.固體堿催化酯交換反應的研究[J].云南化工,2000,52(4):12-14.
[6]劉興泉,賈朝霞,吳玉塘,等.負載型堿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在酯交換和醇、胺羰化反應中的應用[J].催化學報,2000,87(6):583-585.
[7]劉宗健,蔡曄.酯交換法合成碳酸二甲酯的催化劑研究[J].化工生產與技術,1998,58(4):13-15.
[8]孟鑫,辛忠.KF/CaO催化劑催化大豆油酯交換反應制備生物柴油[J].石油化工,2005,43(3):282-285.
| 亚洲三级在线免费 | 亚洲欧美码在线H播放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亚州αv久久久噜噜噜噜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