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9日,在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機關服務中心的指導下,“向未來,再出發”首屆社區廢棄物管理論壇在成都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百余家關注社區廢棄物管理問題的政府機構、社會組織、企業及媒體的兩百余人參加了論壇的分享與交流。“無廢城市”理念提出者、應用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杜祥琬院士,國際知名動物學家和保育人士珍·古道爾博士也作為特邀嘉賓出席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
杜祥琬院士在演講中回顧了“無廢城市”從提出到試點的歷程。2017年上半年,杜祥琬和劉旭、錢易、陳勇等多位院士一起向黨中央、國務院提呈了《關于通過“無廢城市”試點推動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建設“無廢社會”的建議》。他說,作為一個能源領域的物理學專家,卻來進行廢棄物領域的探索,是因為90%以上的廢棄物都是可以通過科學分類成為可循環利用的資源。他希望城市能夠通過廢棄物管理,從“無廢城市”變成“無廢生活”,最終達成“無廢社會”的目標。
珍·古道爾博士也在主旨演講里講述了自己與野生動物們的故事。作為享譽全球的動物學家和保育人士,早年在非洲叢林的研究工作讓她明白,傳播動物保護和環境保護的知識和理念,對于自然界的生物來說有多重要。為此,古道爾博士離開深愛的叢林,奔波于全球各地。她說,影響環境的力量起初總是十分微小的,無論是自然界的動植物還是人類自身,但最終帶來的變革卻是巨大的,所以面對環境問題,我們不能忽視生活中的任何細節,也要相信自己的行為最終可以帶來改變。
在論壇上,來自社會各界的參會嘉賓圍繞社區廢棄物議題展開分享和討論。零點有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萬科公益基金會,發布了《2019年城市社區居民生活廢棄物管理信心指數與意識行為研究報告》。研究報告指出,相較于2018年的調查數據結果,居民分類正確率正在整體上升,但“便利生活造成減量難”和“過度包裝”等問題依然亟待解決,針對重點人群的有效傳播則變得非常必要。
在零點有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董事長袁岳的主持下,成都市社工協會會長江維、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中心綜合部部長黃志斌、上海愛芬環保聯合創始人郝利瓊、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講師盧紅雁等嘉賓參與到研究報告的討論中。研究報告關于居民的信心指數、行為分析、人群劃分、話題認知等項目的調查分析數據,對未來城市垃圾分類的政策制定、倡導方式、社區工作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在主題報告環節,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聯合國人居署中國辦公室項目主任張振山、零廢棄聯盟執委羅丹等七位嘉賓,分別從公益機構、社會企業、政策推行、學術研究等多個角度針對社區廢棄物管理議題作了分享。嘉賓們一致認為,實行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需要聯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取得長期有效的工作成果,而在這個進程中,發揮社區基層的行動力,是關鍵一環。
此外,論壇還開設了多個分論壇,從城市社區廢棄物管理、農村社區廢棄物管理、科技創新與新商業模式、社區廚余垃圾管理、公眾倡導與教育、零廢棄校園與零廢棄辦公實踐和創新等多個維度對社區廢棄物管理問題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討,為社會各界共同實現城鄉社區垃圾減量、分類和可持續的生活方式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臺。
論壇結束前,嘉賓們還到訪了成都周邊的多個社區廢棄物管理項目試點交流經驗。在位于成都市區的王家塘街12號院,成都根與芽通過餐廚垃圾就地資源化利用及堆肥的技術和管理方式,實現該小區垃圾的減量和分類,并帶動周圍5個小區自主開展生活垃圾的管理工作。在農村社區臨石村,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在水源保護區建立“河流保護帶”,從源頭治理,主動不污,讓農廢變農肥,用“不污”的生態農業覆蓋河流兩岸,通過培育在地力量,護水護家園行動,讓當地村民成為水源地的守護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論壇雖然參會人數眾多,但在論壇舉辦期間,從組織者到參會者,都身體力行,努力踐行“零廢棄辦會”的理念。在論壇籌備階段,主辦方就發出了“自帶水杯、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參會資料電子化”等一系列倡議,參會嘉賓也都紛紛積極響應。在論壇上,主辦方萬科公益基金會和聯合主辦方、協辦方、承辦方、參會嘉賓們共同發起了《零廢棄倡議》,呼吁更多的人從個人做起,進行垃圾減量和垃圾分類,實現零廢棄的生活方式。
此次論壇由萬科公益基金會主辦,成都根與芽環境文化交流中心、成都市社會工作者協會、廣東千禾社區基金會、國際公益學院聯合主辦,北京沃啟公益基金會、成都城市河流研究會、成都市城鄉社區發展治理促進會、大道應對氣候變化促進中心、恩派公益組織發展中心、零廢棄聯盟、南京大學(溧水)生態環境研究院、清華大學環境學院、萬科(成都)企業有限公司、中國生態學學會生態健康與人類生態專業委員會協辦,成都市愛有戲社區發展中心和成都市錦江區生綠色生態文化發展中心承辦。
【主辦方介紹】
萬科公益基金會是由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發起,經國家民政部、國務院審核批準,于2008年成立,由國家民政部主管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2017年被認定為慈善組織。
萬科公益基金會以“面向未來,敢為人先”的理念,關注對未來影響深遠的議題,以“可持續社區”為目標,推動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
基金會通過“研究-試點-賦能-倡導”的工作方式,以人為本,發揚合作奮斗的主人翁精神,構建公益強生態的思維方式,最終從政策、立法、企業、國際組織和民間力量等多個維度來共同推進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進的生態關系。基金會當前著重在社區廢棄物管理等方面展開工作。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欧美国产综合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三州 |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视频 |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