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是世界各國發展的必然趨勢,就世界范圍來說,將有一半左右的人口集中在城市,經濟發達的國家,城市人口占全國人口的70%以上。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城市的數量和規模也大幅度增長。1978年,我國城市不到200座,城市人口占18%左右;截止2002年末,我國城市660座,城市人口已達到30%以上。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大量人口相對集中,從而造成城市生活垃圾日益增加。我國現存生活垃圾約112億t,垃圾年產量約1.4億t,約占世界總產量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國家。目前,世界各國的生活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有堆放、填埋、焚燒、堆肥4種,其中衛生填埋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處理垃圾量最大的方法,也是相對最經濟、最安全的一種。美國用這種方法處理的垃圾占總量的68%,歐洲一般占50%—85%,我國約占全部處置總量的90%以上,現有大大小小的填埋場約700座。而且國家環保總局向社會公布的處理城市垃圾國家行動方案表明,今后我國城市的大量垃圾將進行衛生填埋處理。
可見,衛生填埋是目前城市垃圾處理的主要手段之一,我國早期建設的填埋場大部分沒有嚴格的防滲措施,而垃圾瀝出液的滲漏是引起地下水和下游地表水被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對于早期建設的填埋場,尤其是沒有防滲措施或防滲措施不完善的老填埋場就需要進行防滲補救。對于平原型填埋場,需要采取四周垂直防滲與水平防滲相結合的綜合防滲措施。如北京市阿蘇衛填埋場是我國最早建設的平原型衛生填埋場之一,主要采取挖坑填埋與平地填埋相結合的工藝,一期工程防滲采用粘土天然防滲與局部膨潤土板人工防滲相結合的辦法,并采用射水造墻技術對一期工程的防滲進行補救。
目前的垃圾填埋,往往把大量劇毒、有毒物質與生活垃圾一起混合填埋,集中了多種有害成份。垃圾被填埋處理后,由于發酵、雨淋和沖刷等作用必然產生含有有害成份的瀝出液。所以垃圾衛生填埋場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防滲系統安全化,以防止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受到污染,并防止地下水進入填埋場。
填埋場防滲系統主要是通過在填埋場的底部和周邊建立襯層系統來達到防滲的目的,通常要求襯層具備低滲透性、堅固性、持久性、抗化學反應性、抗穿透和斷裂性。
| 亚洲精品日产精品乱码不卡 | 色多多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精彩视频 |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另类列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