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龍坑填埋場是深圳市最早的垃圾填埋場之一,于1983年啟用,初期僅是簡易垃圾填埋點,在1991年前沒有設置任何防滲導氣和滲濾液集排設施。隨著深圳市的高速發展,城市垃圾產生量越來越多,玉龍坑填埋場相繼進行了6次擴建,直到第3期擴建時才設置了一定的排氣和排水系統,但非常簡易,是臨時措施。該填埋場于1998年停止垃圾進場,共使用了14年。場區占地面積約10×104m2,共填埋垃圾總量約350×104t,加之填土覆蓋,總容量達470×104m3左右。考慮到該填埋場南部地帶建筑物密集,場內垃圾仍在產生填埋氣體,需要對填埋氣體的橫向遷移進行控制[1],并對填埋氣體進行收集和處理,為了評價填埋氣體的產生量及利用價值,需要對其產生量進行科學合理的預測。
評價填埋場氣體的可回用性除了填埋場氣體的產生量外,填埋場氣體的產生周期和速率也是重要的指標。任何一個可用于氣體回收的理想填埋場應該在具有高氣體產生量的同時,還能維持較長時間穩定、較高的氣體產生速率。
選用何種模型進行模擬是研究產氣速率的關鍵。國外多年的研究積累了各種形式的模型,但由于其垃圾成分、地理環境、氣象條件等影響產氣速率的因素與國內有較大差異,不能完全照搬;另一方面,國外大多數模型建立的理論基礎是垃圾生物降解的基本過程,從這個角度看,國內國外的情況是一致的[2]。因此,本文是在深入研究國外模型的基本模式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修正,提出了一種比較符合實際的、具有廣泛適用性的二階段復合產氣速率模型[3],并結合文獻以及玉龍坑填埋場現場測試數據,對該垃圾填埋場產氣量變化情況進行了預測。
|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久草免费福利资源站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 一本久久a久久免费综合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