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電子工業和信息高科技產業的高速發展,電子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同時伴隨著國外電子垃圾的大量涌入,造成中國電子垃圾數量日益增多,如果得不到及時、合理的處理,將會產生一系列的環境和資源問題,并對人類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在中國產生的電子垃圾尚難處理的同時,國外的電子垃圾正漂洋過海涌向中國,且逐年加劇。面對越來越多的電子垃圾,如何解決其污染問題,充分利用其中的寶貴資源,是擺在人們面前的一個不容忽視的環境問題。可以說,電子垃圾治理問題,已成為中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1電子垃圾概況
1.1電子垃圾的概念
電子垃圾(Waste from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WEEE)又稱電子廢棄物,包括各種廢舊電腦、通信設備、家用電器,以及被淘汰的精密電子儀器儀表等。目前,國內學者對電子垃圾下的定義可以歸納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理解認為,電子垃圾是在消費過程中產生的廢舊電子電器產品;廣義的理解認為,除了消費者廢棄的電子電器產品,電子垃圾還包括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產品及其零部件、邊角余料和維修過程中產生的報廢品及廢棄零部件[1]。
1.2電子垃圾的特征
電子垃圾是一種特殊的垃圾,它具有雙重特性,首先是潛在的環境污染性。電子垃圾本身含有嚴重的毒害性,如不妥善處理而直接填埋、焚燒,必將造成二次污染,其危害具有明顯的潛在性和長期性;其次,電子垃圾可作為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的資源性[2]。
電子垃圾中含有大量可回收的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及其他寶貴資源。有關資料介紹,一臺電腦主機,黑色金屬約占54%,有色金屬約占20%,塑料約占17%,線路板約占8%[3]。線路板中含金、銀、鈀等貴重金屬,回收利用價值更高。對我們這樣一個人均資源相對貧乏,礦產資源又逐步衰竭的國家來說,電子垃圾是寶貴的可再生資源。
1.3電子垃圾的危害
1.3.1電子產品含有有害物質,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
電子產品由于使用功能及生產技術水平、生產工藝限制,制造過程中加入鉛、汞、鎘、鉻、多溴聯苯和多溴二苯醚等有害物質。如廢舊家用電器中就含有:鉛、鎘、汞、六價鉻、聚氯乙烯塑料、溴化阻燃劑等6種有害物質;而每臺電腦則含有300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如果隨意丟棄,將對我們生存的環境和人體健康構成嚴重的危害(見表1)。
表1電子廢棄物中的主要污染成分[4]
1.3.2存在易燃易爆等安全隱患
一些電子垃圾經過維修,改裝、更換零部件等處理后,流向舊貨市場或廣大農村的貧困山區,這種電子產品在使用過程中,由于產品質量無法保證,時常會造成電源漏電、短路,產生燃燒,甚至爆炸,對人民生命財產構成威脅。
1.3.3傳統處理方法污染環境
由于報廢的電子垃圾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掩埋、丟棄、酸泡、火燒都會對土壤、水源、動植物等造成污染[5]。傳統的掩埋和焚燒電子垃圾的方法對環境造成的危害是嚴重的,其瀝出物會污染水源、毒化空氣。由于電子垃圾中各種物質成分混雜在一起,焚燒處理的方法是極具危險性的。掩埋的垃圾中總會有一定數量的化學和金屬物質泄露出來,原始的、標準不嚴的垃圾坑就更不用說了。
1.3.4造成資源浪費
電子垃圾中包含著純度很高的金屬物質,可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其循環利用的前景十分可觀[6]。
若僅僅將其丟棄或掩埋,則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浪費。
2中國電子垃圾的現狀及其污染的原因分析
2.1中國電子垃圾的現狀
2.1.1中國電子垃圾產生數量劇多
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現代電子設備進入家庭和辦公室,這些電器如果按照10~15年的使用壽命計算,那么中國每年要報廢電冰箱400萬臺,電視機500萬臺,洗衣機600萬臺[7]。此外近年來中國電腦、手機的消費量也在激增。由于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電子垃圾的產生速度將會更快。
2.1.2美英等發達國家電子垃圾多半流入中國
目前,中國的電子垃圾處于內憂外患的局面,不僅自身每年產生大量的電子垃圾,而且還遭遇國外電子垃圾的入侵。據媒體報道的相關統計數字顯示,全世界每年產生的電子垃圾就有80%出口到亞洲,其中的90%進入了中國,中國成為重災區。
2.1.3中國電子垃圾處理現狀
目前,中國電子垃圾處于一種行業無統一規劃、電子垃圾流向處于監管真空的狀態,同時現有回收處理技術落后,資源回收率低,而整體回收又缺乏技術管理規范和政策支持。近年來,各省市領導已經非常關注電子垃圾處理的問題,相關的策略和文件也相應形成并開始實施。一些大型電子垃圾處理中心已經相繼成立。
2.2中國電子垃圾污染現狀的原因分析
2.2.1電子垃圾回收利用系統本身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生產模式中,人們千方百計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提取出來,然后又把未處理的污染和廢物大量地扔棄到空氣、水系、土壤、植被中。這種模式本質上是以破壞環境、浪費自然資源為代價來實現經濟的數量增長的。
2.2.2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導致不健康的消費模式
如今,產品生產和消費的增長完全依賴對資源的消耗。我們用的產品越多,消耗的自然資源就越多。消費者追逐功能更完善、更新奇的產品,隨著產品更新周期的縮短,消費者更換家庭裝備的步伐也在加快。這種消費模式雖然在短期內推動了GDP的增長,但也導致電子垃圾越積越多。
2.2.3政府管理的缺位
目前中國還沒有電子產品的相應報廢標準,也尚無相關的優惠政策支持電子垃圾處理產業的發展,而該產業的發展急需大量資金和法律法規支持。
2.2.4污染轉嫁
在巨大的利益驅動下,國內一些不法商人鋌而走險,鉆法規空子,非法把電子洋垃圾引入國內。此外,一些發達國家也經常打著捐贈、折扣出售的旗號甚至是偷運的方式將本國難以處理掉的電子垃圾運到中國,給中國的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
2.2.5立法不足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污染控制司于飛處長曾表示:“中國的電子廢棄物回收尚未形成規范化的體系,相關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尚沒有健全。另外,還缺乏高效的電子廢物無害化技術手段”[8]。而目前中國電子垃圾的處理能力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政府有關部門正在醞釀出臺相關法規政策。
3電子垃圾治理的建議和對策
為了從源頭上加強電子廢棄物污染防治的管理,減少其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和其它公害,實現電子產品清潔生產和行業可持續發展,保障人類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提高資源利用率,現提出如下防治的建議和對策。
3.1立法是根本保證
目前,中國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管理還處于無序的狀態,既是家電生產、消費大國,又是資源環境形勢日益嚴峻,國家通過專門的立法來有效地加強電子垃圾的管理已經刻不容緩。通過立法,可以大大促進電子廢棄物回收利用向產業化方向發展,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循環利用資源,限制和打擊對電子垃圾的非法收購和交易,控制其流通和加工環節,同時減輕電子垃圾回收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保護消費者利益需要立法加以保障,以規范家電的再利用;為企業參與國際流通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以求達到經濟全球化的目的。
3.2規范市場,建立完善的電子產品生產、使用和回收處理體系
電子垃圾回收有巨大的商業潛力,政府應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并應嚴格控制進口的二手電子產品,逐步建成布局合理的電子垃圾回收中心,形成對電子垃圾產生、收集、儲存、處理以及再利用的全過程有效運行和監控的科學體系。
3.3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高回收利用技術水平
針對日益增多的電子垃圾,一些發達國家已將其作為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大事而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并先后出臺了有關的法律和措施。發達國家在電子垃圾綜合處理、循環利用方面為中國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美國、日本以及德國、芬蘭等歐盟國家較早開始電子廢棄物的管理,普遍采取立法、經濟激勵等管理辦法[9],并注重“生產者責任制”的制定以及各種電子廢棄物處置技術的研究。總的來說,國外電子垃圾處理主要有以下經驗可供借鑒:
3.3.1建立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生產者延伸責任制度(EPR)就是“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即生產者不僅要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環境污染負責,還要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負責[10]。這是在發達國家實施的最重要的管理辦法。
3.3.2明確消費者責任
消費者應優先購買環保型電子產品,利用市場導向作用,推動生產者生產環保電子產品。在發達國家,根據“污染者付費”原則,消費者作為廢棄物的產生者,必須承擔其廢棄產品的處理責任,繳納處理費用[11]。3.3.3建立回收企業
在回收電子垃圾方面,應形成一套完善的回收處理系統。如將分類后的各種電子垃圾送到相應的專門加工廠進行粉碎、鑄造等再處理,使電子垃圾變成各種工業生產原料,供應本國和外國的工業企業使用。
3.3.4突出政府管理
一是政府通過制定環境貿易政策,形成相關的貿易壁壘,以防止別國電子垃圾的進入。二是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法律,以指導人們(包括生產者及消費者)的實際生活實踐。
3.4發展循環經濟,走產業化之路
運用循環經濟理念治理電子垃圾,以“減量化、再使用、再循環”為內容的行為原則(稱為3R原則),構建一個有效的電子垃圾處理系統,使系統中的相關行動者都能最大程度地發揮作用,最有效地減少電子垃圾的產生、回收再利用部件、資源化廢棄物。在電子垃圾治理的過程中,應努力協調政策制定者(政府部門)、制造商、專業處理者、消費者在電子垃圾處理產業的形成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因此,走循環經濟之路已成為中國的必然選擇。
3.5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的環境意識,號召公眾參與
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應加強對電子電器廢棄物管理及處置工作的呼吁和宣傳力度,不僅要讓從事生產、進口、銷售、維修和廢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的自然人、法人及相關組織,了解電子污染對環境和人體的危害,還要不斷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鼓勵公眾參與,營造良好氛圍,使人們樹立起創造良好、健康環境的責任感和迫切感,共同維護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家園[12]。
4結語
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進步與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電子垃圾。“循環再生,變廢為寶”,這是我們治理電子垃圾的指導方針和原則,同時在提高公民的環保意識、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前提下,還要成功地吸收和借鑒國內外好的經驗和做法,為我所用。電子垃圾的治理任重而道遠,相信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運用循環經濟理念,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最終定會形成一個健康發展的電子垃圾回收產業,最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晨.電子廢棄物的法律定義探索——歐盟立法的啟示[J].環境經濟雜志,2006(33).
[2]毛玉如,李興.電子廢棄物現狀與回收處理探討[J].再生資源研究,2004(2):11-14.
[3]王佳楠.高度重視“電子垃圾”的回收與利用[J].再生資源研究,2004(3):93.
[4]任慧玲.電子垃圾回收系統及其標準化研究[J].安全與環境工程,2006,13(2):70.
[5]杜壬福.環境與健康新殺手——電子垃圾[J].化學教育,2006(3).
[6]霍保全,聞怡玲,洪小飛.電子垃圾現狀與處理、處置對策探討[J].河北工業科技,2007,24(6):378-382.
[7]何晉華.淺談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J].太原科技,2007(11):28-29.
[8]趙亮,劉春穎,王海京.電子廢棄物資源化的研究與進展[J].再生資源研究,2007(3):25-30.
[9]魏金秀,汪永輝,李登新.國內外電子廢棄物現狀其資源化技術[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1(3):133-138.
[10]楊永華,林培龍,王明蘭.電子垃圾治理的國外經驗及啟示——循環經濟的視角[J].2007(4):9-13.
[11]王玲玲,翟紅,閆振元著.電子垃圾處理現狀與措施[J].遼寧城鄉環境科技,2006,26(2):54-55.
[12]王勇,高秋梅,盧遜艷.電子垃圾污染的防治對策[J].再生資源研究,2006,24(6):62-65.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高清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 午夜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 香蕉伊在线视频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