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是一種消費類電子產品,其設計使用壽命一般在7~8年,而手機電池的使用壽命較短,一般在3年左右。由于手機小巧化、多功能化和低價格化進程加快,人們換手機的頻率也越來越快,這也意味著廢舊手機電池正以成倍于手機的速度淘汰進入環境。權威統計顯示,全球移動用戶更換新手機的周期平均在2年左右,而在一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用戶更換手機的周期更短。作為網絡信息時代的高科技垃圾,廢舊手機和手機電池引發了極大的處理危機。
手機的充電電池及其配件中含有諸如砷、汞、銻、鎳、鎘、鋰、鈷等一些有毒的金屬元素。如果手機及其電池被廢棄后不做任何處理,或簡單填埋,就會嚴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資源,易使人類,尤其是兒童患癌癥和導致神經系統紊亂;如果選擇焚燒,會造成空氣污染,最終形成酸雨進入土壤。因此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對廢舊手機電池實行科學的綠色回收是非常有必要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廣大市民與社會各企事業單位等對廢舊手機電池回收問題的看法與認知,2007年重慶市環保局固體廢物管理中心組織人力物力在重慶市轄區內對不同年齡、不同學歷、不同職業的人群和部分社會企事業發放了調查問卷表并進行了訪問調查。
1調查準備
本次調查主要采用問卷調查(實地調查和網絡調查相結合)為主,文獻分析、訪談調查和專家咨詢為輔的方法,針對不同的市民群體,設計了以政府機關公務員、學生、企業員工、自由職業者等為主要調查對象的一套綜合性問卷,面向全市公開調查廢舊手機電池回收與處置的情況。本次調查根據區域位置,選擇重慶市主城九區及江津市、榮昌縣、合川市、大足縣和萬州區等代表性的區縣開展調查。為了準確、快速地得出調查結果,此次調查采用了分層隨機抽樣法:先按其生活居住條件分層,即中高檔住宅區域與普通住宅市民,然后根據教育、素質背景又分為兩層——學校師生與車站碼頭等地流動人員,最后再進行隨機抽樣。此外,分布在市內外的環保職能部門、社會環保組織機構也是本次調查的對象,因其規模、檔次的差異性,決定采用判斷抽樣法。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受調查成員組成
調查活動自2007年1月15日至25日在重慶市各個市區及各區縣陸續展開。在本次問卷調查中,共發放了問卷1980份,問卷回收率達94%,有效問卷達100%。
2調查結果與分析
2.1手機使用情況
手機使用情況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1860個被調查者到目前為止使用過的手機總數約5000部。假設每部手機只配備一塊電池,那么這1860個被調查者所使用過的手機電池大概也達到5000塊左右,即人均使用過手機電池約2.7塊。
2.2廢舊手機電池處理措施
關于廢舊手機電池處理措施的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由圖2可知僅部分調查對象(32%)將廢舊手機電池連同手機一起賣給回收者,但另外大多數(68%)的調查對象在淘汰舊手機時并沒有妥善處理,僅同普通垃圾一樣丟掉或放在家里沒有進行處理。
2.3對廢舊手機電池的污染性認識
調查結果顯示在廢舊手機電池對環境的污染問題上,絕大多數的調查對象認為廢舊手機電池對環境是有污染的,只有少數調查對象認為沒有污染(2%)、不知道有沒有污染(3%),另外有部分調查對象(5%)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2.4對廢舊手機電池的處理意見
調查結果顯示(圖3),一半以上的調查對象贊成由手機廠家回收廢舊手機電池,31%的調查對象認為讓政府出面聯合手機商家等統一建立回收渠道更好,只有少數調查對象(2%)認為不作處理,放置家中。
2.5隨意丟棄手機電池的主要原因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調查對象認為,人們隨意丟棄廢舊手機電池的主要原因是盡管了解廢舊手機電池有危害,但是沒有看到過回收裝置;35%的調查對象雖然知道有污染,但不知道究竟有什么危害,因此隨意丟棄;余下的認為拿來回收很麻煩。
2.6對手機廢舊電池回收的意愿
調查結果顯示,在有專門的手機廢舊電池回收裝置時,有76%的調查對象愿意將廢舊手機電池投放進去;而另外有21%的調查對象表示如果有一些獎勵措施,就可以考慮投放進去;只有少數的調查對象表示不愿意投放進去。 調查結果顯示(圖4),大部分調查對象(73%)認為最方便的處理廢舊手機電池的方法是由專業部門設點回收,有16%的調查對象認為由環保志愿者組織回收對他們最方便,剩下的調查對象則認為自行處理最方便。
2.8對廢舊電池的回收點設置的看法
最方便的廢舊手機電池的回收裝置點調查結果顯示,35%的調查對象認為應設在社區,27%認為設在手機銷售處和話費繳納處,11%認為設在商服單位(商場服務臺)是最方便的。
從上面8個方面的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公眾知道廢舊手機電池對環境有害,但目前還沒有妥善進行回收處理,原因在于沒有相應的便利的回收措施和條件,在具備硬件條件時還是愿意參與廢舊手機電池回收活動。這表明公眾對于廢舊手機電池危害有一定的認識,但還需要繼續進行廢舊手機電池的回收宣傳和實實在在的回收工作。
3廢舊手機電池回收利用對策
雖然廢舊手機和電池會給環境帶來污染,但通過實施一項負責任的回收計劃就可使之變成寶貴的資源。從鎳鎘、鎳氫、鋰離子3種手機電池中可以回收鎳、銅、鈷、釹、鋰、鋁和鐵等金屬,最終可以將這些再生的資源重新用于工業生產。因此,從事手機及其電池的回收事業不僅可以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還可以得到豐厚的經濟回報。
3.1現有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技術
常用的手機電池回收利用包括如下幾類。
干法處理:日本開發出火燒法處理工藝,首先將電池破碎以除去包裝塑料,將電池置于回轉窯中加熱至1000℃焙燒。分別收集煙塵和殘渣,實現回收利用,該法適用于鎳鎘電池,能耗較大。
濕法處理:將電池破碎后溶解于酸,然后借助離子樹脂從溶液中提取各種金屬物,用這樣的方法獲得鎳、鎘原料比火燒法處理所得的更純凈,回收價值也更高,而且電池中包含的95%的物質都能提取出來。
生物技術:利用細菌浸取金等貴金屬的一種手段,它是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提取低含量物料中貴金屬的新技術。生物技術提取金等貴金屬具有工藝簡單、費用低、操作方便的優點,但是浸取時間較長,浸取率較低,目前很少投入使用,但它是較有前途的廢舊手機電池回收新技術之一。
綜合利用:將多種方法結合使用,提高廢舊電池回收利用效率。如日本先將廢舊鋰離子電池焚燒以除去有機物,再篩除鐵和銅后,加熱并溶于酸中,用有機溶劑萃取便可提出氧化鈷。
3.2廢舊手機電池回收利用建議
現有回收方法各有優缺點:采用焚燒除去有機物的方法,需配套煙氣凈化設備,否則易引起大氣環境污染;加熱下鹽酸浸出對設備防腐要求高、操作環境惡劣。總之,對廢舊手機電池進行回收,既要求工藝簡單、流程短、成本低、資源回收率和產品純度高,又要求其為清潔生產工藝,不造成二次污染。鑒于此,提出如下建議。
高分子材料的回收與利用。由于高分子材料具有強度高、密度小、電絕緣性好、來源廣、成型加工容易和價格低等特性而常常應用于手機的制造中。手機的生產中常用的高分子材料通常是工程塑料、通用塑料和特種橡膠。廢塑料的自然降解非常困難,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污染。目前世界各國對廢舊塑料的處理方式大體有:回收利用、生物和光降解處理、深埋、焚燒4種方式。深埋會使地下水受到污染,而焚燒的方法對臭氧層的破壞十分嚴重,所以研究和開發無害化的回收利用工藝是最為有效的方法。目前,比較好的回收利用廢舊塑料的方法主要有廢塑料制造汽油和廢塑料回收熱能這兩種方法,它們的工藝流程如圖5、圖6。
圖5廢塑料制造汽油的工藝流程
4結語
重慶作為三峽庫區和西部開發的核心城市,應該在保護庫區的生態環境和人民身體健康方面作出貢獻,在廢電池處理以及回收利用決策上應該走自己的特色化發展道路。
1)積極組織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對廢電池的處理技術和電池的無害化、產業化進行研究和公關,設置專門的廢電池回收部門,建立一個完整的回收體系,在各區縣設立廢電池回收中心,定期由專業人員、專車進行回收,減少運輸過程中的危險發生。
2)建議對電池的銷售實行加價銷售,回收電池時退還增加款,督促電池生產商回收。
3)在政策上鼓勵有識企業參與廢電池的回收處理,并提供經濟支持和政策優惠,真正實現政府出政策,企業出資金,科研單位出技術,形成一個完整的產、學、研雙贏模式,為今后其它相關產業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提供可持續發展思路與模式。
參考文獻:略
|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十精品 中文字幕视频综合网 | 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二区 | 亚洲熟女精品一区二区 |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青青 |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