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機組分的含量逐年增加。據初步統計,目前我國城市生活垃圾中有機組分平均含量已達36%~45%,個別城市甚至高達60%左右,這些有機組分主要為廚余垃圾、集市果蔬垃圾和糞便等,因其高含水率和易生物降解等特點,給傳統的填埋、堆肥或焚燒等處理處置方式帶來一系列的環境難題,如產生大量的滲瀝液、惡臭、溫室氣體以及二惡英等,嚴重污染了空氣、土壤和地下水。從另一角度看,城市生物質垃圾中含有大量生物質能,其高含水特性又為這類垃圾的生物能量轉化提供了有利條件。厭氧發酵是最常用的高含水率有機物能量轉化技術,廣泛應用于城市污水、污泥等領域。近年來,隨著易降解有機物在垃圾處理處置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處理高固體含量有機廢物的厭氧消化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并在歐洲和日本得到廣泛應用。
高固體厭氧消化技術根據有機物料TS(total solid)濃度的不同,可分為干式(TS 20%~40%)和濕式(TS<15%)2類。本試驗以TS濃度為14%~20%(定義為半干式)的餐廚垃圾為研究對象,采用高溫半干式厭氧發酵法對其進行實驗室規模研究,主要考察和分析了試驗啟動階段的影響因素和各項評價指標,為該法今后的實際工程應用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餐廚垃圾。試驗所采用的餐廚垃圾取自清華大學某食堂,主要成分為米飯、面食、蔬菜、肉類、菜湯和骨頭等。餐廚垃圾經細碎后平均粒徑<2mm,其密度約為1.03kg/L,置于4℃冰箱中儲存待用2)接種污泥。試驗所用接種污泥取自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消化池,為灰黑色液體,其主要性質見表1。試驗啟動時,接種污泥與垃圾按體積比約9:1混合后投入反應器。此后根據每日反應器內產氣情況、pH、VFA等指標的變化調整餐廚垃圾投加量。隨著啟動試驗的進行,逐步提高進料量,以期達到最佳的有機負荷及水力停留時間。
1.2試驗裝置
單級高溫厭氧反應器的構造見圖1。反應器為有機玻璃外殼,有效容積為9.5L;采用溫控儀控制加熱帶以維持高溫條件(54~57℃);進料管末端深入液面以下,不但最大限度減少因進料操作所引起的氣體計量誤差,而且較好地保證了反應器內的厭氧環境;反應器頂部的攪拌器設有水封,由繼電器控制攪拌10min/h,攪拌槳轉速為120r/min;在整個試驗期間,每24h進出料1次,出料由反應器底部的采樣口收集;日產氣量及累計產氣量由濕式氣體流量計測定。
1.3測試項目及方法
TS采用烘干法105℃測定;VS使用馬弗爐600℃測定;C/N中的C以VS估算(C=0.47VS),N以凱氏測氮法測定;氨氮采用納氏試劑分光光度法分析;VFA使用SQ206型氣相色譜儀測定;pH采用pHS-2C型數顯pH計測定。
2結果與討論
2.1試驗啟動階段劃分
試驗啟動期采取逐步提高反應器容積負荷的進料方式,探索反應器在相應控制參數下穩定運行的負荷,根據反應器運行狀況,試驗啟動階段主要分為3個時期,見圖2:馴化期(0~28d)、提高期(29~54d)和穩定期(55~63d)。馴化期反應器的進料容積負荷為1.3~1.5g/(L?d),從圖2可以看出,在馴化期反應器依次經歷了酸化期(0~16d)、恢復期(17~23d)和相對穩定期(23~28d)3個階段。在相對穩定期,反應器產氣速率經歷了一個波峰后逐漸降低,表明反應器內累積的有機物正被生化降解而趨于平衡,此時pH從酸化期的6.3上升到7.8,并穩定在7.8~8.0,見圖3,以此為判據,反應器進入提高期;在提高期,反應器的進料容積負荷依次經歷了2個階段,分別為2.3g/(L?d)和3.0g/(L?d),在提高期反應器同樣經歷了類似馴化期的3個階段;在穩定期反應器容積負荷率為3.0g/(L?d),系統pH穩定在7.5~8.0,當負荷提高到3.2g/(L?d)時,系統產氣速率迅速減少,同時pH也降到6.0以下。2.2試驗啟動階段各時期的產氣速率、總VFA、甲烷含量及pH的關系
試驗啟動階段的劃分不僅取決于產氣速率隨進料有機負荷率的變化,同時與系統的pH、總VFA以及甲烷含量有密切而又必然的關系。如圖3所示,在馴化期,產酸菌活性較強而產甲烷菌活性較弱,因此,系統的總VFA濃度基本呈線性增加趨勢,在第22天時達最大值21.7g/L,隨著產甲烷活性的增強,有機酸被充分利用,產氣速率也達到馴化期的最大值15.7L/d。在馴化期因為產酸菌活性較強,所以系統反應過程主要以水解酸化為主,系統的pH隨總VFA濃度的升高而降低,甲烷平均含量較低,為36.6%;在提高期,隨著產甲烷菌群數量的增多和活性的增強,雖然系統提高了進料有機負荷率,但總VFA濃度仍維持在一個較低的平衡狀態,產氣速率和甲烷含量幾乎同步達到了新的高度,最大值分別為18.0L/d和66.3%,其中甲烷的平均含量也高達54.4%,比馴化期平均含量高出17.8%,而pH基本穩定在7.5左右;在穩定期,隨著時間的增長,系統總VFA濃度呈逐漸降低趨勢,最小值僅為3.9g/L,此時,各項指標均穩定在一個比較理想的范圍內,其中平均產氣速率為18.9L/d,甲烷平均含量為62.2%,比提高期高出7.8%,系統的產氣效率高達973.2mL/g(以VS計),反應器有機負荷率達到3.0g/(L?d)。當系統進一步提高負荷時,總有機酸濃度急劇增高,其他指標則大幅降低。
2.3試驗啟動階段各時期出料的TS、VS、COD與進料容積負荷的關系
如圖4所示,在馴化期的酸化階段(0~16d),由于產酸菌活性較強,加速了物料的液化過程,TS濃度逐漸減小;隨著反應進程的加快,總有機酸積累越來越多,pH大幅下降,氨氮濃度增至1749.3mg/L,大大抑制了產甲烷菌的活性,系統TS濃度又略有增加;從馴化期的恢復階段開始,系統的產甲烷能力逐漸增強,產甲烷菌與產酸菌逐漸形成共生體系,產甲烷菌消耗大量有機酸,促進物料的酸化反應進程,導致出料TS濃度呈降低趨勢;在系統的提高期和穩定期,雖然系統的進料容積負荷在不斷提高,但隨著產甲烷菌群數量的增加和活性的進一步增強,這種作用越來越明顯,因此出料TS濃度一直呈下降趨勢。系統出料VS、COD濃度在各個時期的變化情況基本與TS相同。3結論
1)根據產氣速率、pH的變化情況以及有機負荷的提高程度,將試驗啟動階段劃分為馴化期、提高期和穩定期。
2)反應器在經歷馴化期后,產氣速率和甲烷含量大幅提高,在提高期,平均產氣速率和甲烷含量分別為18.0L/d和54.4%,pH穩定在7.5左右。
3)穩定期反應器平均產氣速率和甲烷含量達到18.9L/d和62.2%,產氣效率973.2mL/g(以VS計),反應器有機負荷率達到3.0g/(L?d)。
參考文獻略
| 欧美日韩乱国产综合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亚洲区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尹人九九大色香蕉网站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