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歷史 清空記錄
分享到
上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模式與經驗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2018年,隨著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推進,部分近郊成為了本市的人口導入區。一方面是大量人口的導入,另一方面是市級垃圾減量指標以每年5%的量逐年下降。為進一步促進源頭減量,針對農村地區生活垃圾中有機成分較高的現狀,各級管理部門開始了對農村生活垃圾就地處置的研究。

>>上海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模式

1.松江模式

松江區管理部門首先選擇在葉榭鎮大廟村進行了“有機垃圾回收還田工程”試點,指導村民將生活垃圾按“可還田垃圾”“不可還田垃圾”分類投放,保潔員收集后,將有機垃圾投入建在田頭的積肥池內。通過自然發酵,有機垃圾形成肥料后用于還田,從而使全村生活垃圾量減量達七成,基本實現了有機垃圾處置資源化利用“不出村”。2014年,葉榭鎮濕垃圾堆肥基地建立,每天處理濕垃圾60噸,實現了濕垃圾處置“不出鎮”。

葉榭模式為松江區各街鎮打開了濕垃圾的處理出路。各鎮分別建設有機垃圾生化處理站,全區濕垃圾日處置量由以往的40多噸提升到300多噸。松江區連續多年較好地完成了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指標。

2 .奉賢模式

奉賢區莊行鎮西校村通過改建垃圾房為分類減量處理站,并安裝兩臺粉碎機,通過粉碎發酵,日處理1噸左右有機垃圾。全村垃圾清運量減量近40%,清運和處置等費用也大大下降,有效節省了財政開支。肥料還田改善了農田土壤酸堿度,大大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2015年,奉賢區向全區各村推廣農村有機垃圾就地消納不出村模式,截至2016年年底,152套農村垃圾處理設備已全部配送到位,其中90%以上已全部運行。

3.分類/未分類收運量數據比較

通過隨機抽取若干村的垃圾清運量數據,通過統計(見表1):未開展分類處置的村,生活垃圾清運量為0.71公斤/人?天;已開展分類并就地處置的村為0.31公斤/人?天,未分類村的清運量為已分類的2.3倍,數據相差如此懸殊,可見在農村,濕垃圾及農作物秸稈的占比還是比較大的,混入生活垃圾的情況也較普遍。一旦去除這類垃圾,垃圾清運量將會明顯下降,不但可以節省清運費用,也能改善土壤品質。


圖12015—2016年上海市生活垃圾處置量(噸/日)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必要性

“十二五”期間,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連續五年被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累計覆蓋500萬戶,“綠色賬戶”激勵機制覆蓋200萬戶;本市生活垃圾減量已經從2019年的18374噸/日,減至17638噸/日。隨著分類的深入,也暴露出本市資源化處置渠道的明顯不足,生活垃圾處置量與去年相比,明顯反彈,減量工作遭遇了瓶頸。

本市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區域主要集中在城市化地區開展,基本達到了全覆蓋。而農村地區也僅僅是部分試點,綠色賬戶活動尚未覆蓋到農村地區。若要突破垃圾分類減量的瓶頸,向更高目標推進,筆者認為,分類區域如果向農村拓展,可能是打通本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有效途徑。

1.空間優勢

從源頭來講,農村地區地域廣闊,特別是靠近農作物生產區附近,適合建設濕垃圾和農業垃圾的末端處置設施,產出的肥料便于就近得以利用;廢棄的村溝宅浜、道路修建、地基加高等也是消納建筑垃圾的合理場所。從源頭的垃圾分類,中途的收集暫存,建設濕垃圾、農業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末端處置場所等,都有著比城市足夠多的優越條件。

從品種來講,農村比城市多出一種季節性垃圾——農業秸稈。在收獲的季節數量龐大,且不能進入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通道;同時,由于土地自然吸收消納秸稈的周期較長,就地還田也受到一定的限制;隨著農民生活條件的提高,農戶已經很少使用稻草柴火之類用于爐灶;由于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露天禁燒秸稈也已經成為共識。因此,收獲的季節,也是秸稈無處堆放和處置的季節,是影響村容環境的因素之一。因此,濕垃圾及農業秸稈等有機物的綜合處置是解決農村秸稈堆放的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村容村貌、改良土壤、垃圾資源化利用的必經之路,而農村比城市更適合開展垃圾分類。

2.管理優勢

從管理上來講,城市化地區已開展分類減量數年,繼續減量潛力有限,若要垃圾繼續減量,農村地區的分類減量必須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管理部門首先要摸清本區域內農村地區的基本情況和基礎數據,結合國家及本市對農村垃圾治理的要求,統籌規劃和建設垃圾分類處置場所,合理分配整個區域的收運、處置的物流調配。由于農村地區環境容量比城市大得多,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在環境條件許可、管理監督到位的情況下,可以承接區域性的廢品回收和再利用加工。再造廢品回收系統,有利于協調區域內的廢品回收系統,達到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目標,在農村開展垃圾分類有利于區管理部門對整個區域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

3.宣傳優勢

農村地區有著城市化地區不可比擬的優勢,就是“熟人社會”。政府管理部門可以通過農村淳樸的民風和“熟人社會”效應,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源頭垃圾分類及宣傳,在部分品種垃圾就近就地資源化處置上,采取農民自治管理和互相監督等措施,加大對分類實效的管理,使管理部門更加科學客觀地對各個區域的分類減量實效進行考核和評判。

>>農村垃圾分類存在的主要問題

農村垃圾分類切實可行,利國利民。但是,通過梳理試點案例及現場調研,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還存在著以下主要問題:

1.農村垃圾就地處置技術還有待提升

生活垃圾處置是一個技術系統。從當前農村垃圾就地處置試點村來看,還存在有機垃圾的處置周期較長影響周轉周期、處置點需要操作人員經常翻動氣味較大、處置產品的標準衡量等系列問題,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加以研究和探索,以進一步提升處置技術水平,促進農村垃圾的就地處置。

2.保潔員管理狀況參差不齊

當前,農村保潔員的工資組成有四種模式:一是完全由市、區、鎮財政補貼;二是由區、鎮財政補貼,加村委會補貼共同組成;三是完全由村委會負責;四是村委會將保潔工作外包,由外包公司發放工資。

模式一,即保潔員工資完全由財政撥付的地區形成了一種怪異現象,由于村委會不負責發放工資,村委會很難在管理上對其形成制約。

由市財政補貼保潔員工資屬于十年前萬人就業項目,市社保局對該項目的要求是人員只進不出,逐步淘汰該項目。這些保潔員退休后,如果沒有新的人員進入,保潔員隊伍將面臨青黃不接的局面;而再招聘進入的保潔員,缺少了國家的項目補貼,增加了村委會的經濟負擔。

image.png

松江區村級濕垃圾處理站內部

image.png

松江區濕垃圾處理站

一旦開展了農村垃圾分類,勢必會增加保潔員的工作強度,無論是在何種模式管理下的保潔員,增加了其二次分揀或就地處置等工作,勞動強度增加了,而工資卻沒有增加,很難穩定保潔員隊伍。

3.環衛運營維護經費有所短缺

由于各區經濟狀況參差不齊等因素,在農村的環衛設施的運營及維護經費上還存在一些問題。一般各區、街鎮有一小部分的經費補貼,但也有沒有的,對經濟狀況不好的村來說,每年的運營及維護經費成為村委會的經濟負擔,有的村還要承擔部分甚至全部保潔員的工資。資金的短缺影響了村容村貌的長效穩定。

>>建議

1.推廣簡單易學的分類方法

以村委會為單位,以“綠色賬戶”為抓手,入村開展對村民的垃圾分類的宣傳,先期可以暫時不用全市的分類標準,采取農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如松江區大廟村的“可還田垃圾” “不可還田垃圾”或者金華的“會爛”和“不會爛”、“能賣”和“不能賣”的簡單易學的分類方式,使農民掌握基本的分類方法。通過“綠色賬戶”的換購活動,激勵農民參與分類的積極性,通過 “熟人社會”,提升農民的參與率及知曉率,使農民成為農村地區鄰里之間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分類收集的宣傳隊和志愿者。

2.政策扶持

生活垃圾分類是一個政策系統,涉及到社會各個層面的人員,從小區居民到保潔員,以及末端處置。應該盡快出臺如下扶持政策:

(1)農村保潔員的招聘及管理機制。研究和探索新形勢下的農村保潔員招聘、管理及工資增長機制,是破解即將到來的農村地區保潔員青黃不接的重要舉措,是當前農村垃圾治理及分類減量,維護村容村貌長效穩定,提升垃圾治理水平的重要任務之一。

(2)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政策。各級財政部門應將農村地區的垃圾管理及運營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實現城鄉之間公共服務供給的均等化,讓農民真正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環境服務,為農村環境面貌的進一步提升奠定扎實的經濟基礎。

(3)低價值補貼政策。一是應盡快制定廢塑料、玻璃等托底政策,為其注入價值,使其進入資源化利用處置渠道;二是完善廢品回收體系;三是建立并細化資源化垃圾目錄庫,建立再生資源交易網絡平臺,采取政府監管等辦法,設置準入門檻,企業可以進行網上交易,這樣不但減少了中轉、存儲等中間環節,也從根本上使垃圾成為資源,將垃圾的“三化”演繹到極致。

3.技術支撐

生活垃圾分類又是一個技術系統,需要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對于已經試點成熟的技術,要加強宣傳和推廣應用,可以組織將要實施源頭分類地區的有關人員到示范點參觀學習;對于尚需改進的處理技術,則組織有關科研機構進行技術再研發,使之不斷成熟,達到可推廣應用的水平。(作者:上海市廢棄物管理處高級工程師,原載:上海綠化市容雜志)

來源:東方IC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亚洲大香伊蕉在人线国产 | 午夜福利免费体检区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一区二区不卡不卡高清在线 | 在线视频国产一区不卡 | 亚洲伊人久久久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