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垃圾分類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
多位關注垃圾分類的全國政協委員表示,垃圾分類看似小問題,實則大民生。垃圾分類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關系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的高低。建立完善我國垃圾分類制度是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五位一體”建設全過程的必然要義。
垃圾分類滯后造成大量垃圾無法實現再利用
據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8年全國大、中城市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顯示,2017年,我國202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0194.4萬噸,處置量為20084.3萬噸,處置率達99.5%。垃圾產生量最大的是北京市,為901.8萬噸,其次是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
一般來說,1公斤的尺度常被用來判斷人均日垃圾產量的高低。2018年,上海人均垃圾總產量約為400公斤,即人均日產出垃圾約為1.1公斤,這一峰值還在繼續攀升。1989年,東京人均GDP約為2萬美元,與上海2018年相當,年垃圾產量高達人均600公斤,日人均1.6公斤。此后隨著強制推進“垃圾革命”,人均垃圾產量開始進入下降通道,目前這一數值已降低至0.8公斤。
在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上,我國目前仍以填埋為主。在上海,生活垃圾焚燒占比約40%,填埋處理約40%,循環利用比小于20%,東京分別為75%、3%、20%。由此可看出,東京的垃圾填埋比例非常小,主要的處理方式是垃圾焚燒。
垃圾焚燒發電具有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巨大優勢。但在我國,由于垃圾分類不到位,裝運垃圾使用的絕大多數是化學塑料袋,給垃圾焚燒帶來一定的操作難度。
“我國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資源損失價值在250億元至300億元人民幣,如果能讓垃圾資源化再生利用,將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全國政協委員、廈門市工商聯主席、廈門恒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柯希平說,垃圾分類的滯后造成了大量垃圾無法實現再利用。
垃圾分類工作存在諸多短板
目前,我國已有46個重點城市先行先試垃圾分類,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在多數地區垃圾分類工作尚未廣泛推廣,仍存在諸多短板,進一步加劇了環境污染、造成土地資源浪費。
“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中,加快城市礦山建設,破解‘垃圾圍城’,已刻不容緩,但任重道遠。”全國政協委員、泉州市政協副主席駱沙鳴說,“我國垃圾分類存在城鄉垃圾分類覆蓋范圍有限、試點城市發展不均衡不充分、干濕垃圾分類起步較慢、有害垃圾處置能力有限、垃圾分類終末處置混淆、公民對垃圾分類的意義認識不足等問題。”
“垃圾分類,前端的百姓是‘不愿分’,后端的回收公司是‘不能收’。”全國政協委員、麗水市中醫院院長雷后興表示,老百姓“不愿分”是因為可利用垃圾賣價低,“不能收”則是因為垃圾回收企業的成本過高,企業利潤微薄甚至無法盈利。
北京從2000年就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試點工作,2012年3月率先施行《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該條例頒布7年后,近日,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托相關公司對市民生活垃圾管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調查顯示,不足兩成公眾了解條例的核心內容,而能夠準確投放廚余垃圾的居民也僅有兩成。這說明居民垃圾分類還處于“理念上認同,行動上滯后”的階段。
我國其他垃圾分類試點地區還普遍存在居民生活垃圾分類不到位、垃圾分類監督管理過程粗放、缺乏相關的法律制度和無害化利用技術及設備研發能力、居民尚未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等問題,可以說,推行垃圾分類工作困難重重。
盡快出臺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法律法規
作為著名的物理學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的名字一向是與量子通信和量子科技聯系在一起的,近幾年的兩會他都提交了關于垃圾分類的提案。潘建偉稱,在國內,雖然垃圾分類在不斷推進,但還是有很多不足,有的垃圾箱分類不明確,有的小區開展垃圾分類試點,卻不能堅持下去。垃圾分類能夠節約資源和能源,在當下,科學家還解決不了地球能源缺乏的問題,通過垃圾回收利用,可以為科學家發掘及利用新能源爭取更多的時間。因潘建偉在德國學習,他說,德國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垃圾回收體系,八九成的紙張、七八成的塑料均可得到回收,能節約資源、減輕污染。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主席陳貴云也建議從德國“取經”。“應該學習借鑒德國經驗,以立法保障和技術研發為抓手,從國家層面盡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無害化利用。”陳貴云呼吁,盡快出臺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法律法規,規范形成全國統一分類標準和技術標準,實現垃圾分類收集、運輸和處置,加強無害化利用;盡快建立生活垃圾全系列技術體系,依據全國統一的分類標準,對分類處理技術進行研發,并引進德國領先技術和設備,進行技術研發和再創新,形成國內生活垃圾分類無害化。
實行垃圾分類的關鍵在于政府引導
實行垃圾分類的關鍵,還是在于政府引導,引導居民“愿意分”。雷后興建議,可提高垃圾回收價格,也可像浙江部分試點地區一樣,采取積分制獎勵機制,垃圾分類所獲積分可兌換超市包裝袋、優惠券等,提高老百姓垃圾分類的積極性。
柯希平在走訪調研中也發現,由于居民垃圾投放區缺乏科學的監督措施,很少有居民按照要求進行垃圾分類。他建議,在各居民區設置智能垃圾收集系統、智能化垃圾分類檢測線,由政府向居民發放統一印制識別碼的有機綠色垃圾袋,在投放時精準識別居民是否按照規定分類裝袋和投放垃圾,幫助居民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
“要堅持城鄉統籌,加快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編制并免費發放《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以流程、圖解的方式,讓老百姓明白垃圾分類意義,迅速熟悉分類操作。按人口密度在試點社區、農村設置分類垃圾收儲箱密度,定時由資源回收車、餐廚回收車、一般垃圾車收集垃圾,爭取近期實現‘大分流’、中期實現‘干濕分離’、遠期實現‘小分類’。”駱沙鳴呼吁。
“日本通過組織小學生深入社區、垃圾回收站、可再生能源公司等,進行實踐與學習,讓學生們認識到垃圾分類是一個全流程。”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張俊廷強調,垃圾分類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通過“小手拉大手”,一起將垃圾分類進行到底。
| 在线视频国产1024 | 色色资源网一区二区免费 | 亚洲欧美丝袜久久精品 | 亚洲一级大片在线 | 日韩激情电影一区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