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歷史 清空記錄
分享到
垃圾分類 看試點城市如何推進?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一個時代有著一個時代的風采,一個社會有著一個社會的時尚。在中國,垃圾分類已成為新時尚。

近年來,我國加速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垃圾分類工作由點到面、逐步啟動、成效初顯。早在2017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就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確定46個重點城市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截至目前,這些重點城市均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體系建設,多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已初見成效。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9部門近日印發通知,決定自2019年起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一份清晰的“垃圾分類日程表”已經呈現在眼前:2019年起,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到2020年年底46個重點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2025年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時間表、路線圖已明確,中國生活垃圾分類治理按下了“快進鍵”,以垃圾分類引領的“綠色革命”轉型也已在路上。廈門、深圳、寧波、上海、北京、杭州等部分先行先試的重點城市,在推進垃圾分類治理上又取得了一些創新經驗,值得借鑒。

廈門: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形成“七個相結合”模式

在住建部對46個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通報中,廈門牢牢占據榜首,走在全國前列。

“分”有制度,“抓”有力度,工作就少了難度。從2017年4月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來,廈門通過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努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廈門模式”,形成了“七個相結合”的重要經驗。

堅持環保與人文相結合,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建設。堅持把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文明城市再創建再提升的重要抓手,從綠色環保、文明創建、人文宣傳的角度,強化頂層設計、強化工作機制、強化目標考核等方式,持續深化文明城市建設。

堅持教育與立法相結合,筑牢垃圾分類工作基礎。突出宣傳教育和立法約束相結合,夯實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思想基礎、法制基礎,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持續發展。

堅持政府與社會相結合,大力弘揚共同締造精神。加強組織領導、深入發動、凝聚共識,以點帶面、滾動發展,構建了“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格局。

堅持軟件與硬件相結合,完善垃圾分類運作體系。堅持一手抓軟件,統籌法律法規和配套的制度體系設計,一手抓硬件,加強項目建設,提升垃圾分類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各環節的處理能力,確保生活垃圾分類全程可控。

堅持節點與日常相結合,形成常態化長效化機制。抓重點攻難點、補短板強弱項,抓日常考評,抓執法監督,形成規范化、常態化的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

堅持城市與農村相結合,推進垃圾分類全面覆蓋。注重以城帶鄉、城鄉一盤棋,采取定點收集與上門收集相結合的方式,推行“二級分類方式”“兩桶分裝、三級分揀模式”等分類方式,建立區、鎮、村三級督導機制,形成“戶分類、村保潔、鎮收集、區轉運、市處理”的城鄉一體分類模式。

堅持人力與科技相結合,推動新技術新業態發展。把人和環境作為統一的整體進行謀劃,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努力的方向進行決策,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新興產業發展,有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目前,廈門市垃圾分類居民參與率達93.6%、準確率達70%。

上海:系統工程系統推進,“軟引導”+“硬約束”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正式實施。推行20多年后,上海率先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條例》規定,個人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200元;單位混裝混運,最高可罰5萬元。

今年以來,上海市城管執法系統加大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力度,從源頭上抓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駁運。截至5月,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近3萬人次,開展執法檢查8860次,共依法查處生活垃圾分類案件642起,處罰金額27.5萬元。

今年年初,上海發起垃圾分類“攻堅戰”,目標是硬件設施要做到國內領先、世界一流,軟件管理要做到統籌高效、運轉順暢,瞄準“回收利用率更高、填埋比重最低”的方向不斷努力。

上海發布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要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全程分類體系。

上海對垃圾怎么分類、誰來管作出了明確規定。怎么分類?“四分法”,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四種。誰來管?建立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落實”的生活垃圾分類責任體系,落實屬地政府、區域管理職責;完善各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細化各部門、區政府的責任分工,量化工作目標和任務指標,具體責任到人。

上海正在編織一張綿密的網。在源頭減量、宣傳教育、社會氛圍營造等的“軟引導”和執法監督的“硬約束”兩方面雙管齊下,既做好社會共治“大協同”、媒體宣傳“大氛圍”和教育培訓“大推動”,又嚴格行業監督、鼓勵社會監督、強化系列執法,引逼結合,推動社會各界和市民群眾形成人人知曉、人人參與生活垃圾分類的良好局面。

深圳:建立“三大體系”,做好“兩篇文章”

作為全國首批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城市之一,深圳一直積極探索,力求形成中國垃圾分類的深圳模式。目前,深圳正著力建立垃圾分類的“三大體系”,做好“兩篇文章”,走出一條具有深圳特色的垃圾分類創新之路,努力為中國的垃圾分類提供深圳經驗、深圳樣本。

“三大體系”:分流分類、宣傳督導、壓實責任

為破解垃圾分類難題,深圳堅持社會化和專業化相結合的雙軌戰略,推進“三大體系”建設。

什么是“三大體系”?一是健全完善八大類垃圾分流分類收運處理體系,做實做細,不斷完善。為打通資源類垃圾回收渠道和機制,通過專業化分流處理手段最大限度為末端焚燒與填埋“減負”。2015年起,深圳在全國率先建立起生活垃圾大分流處理體系。即從垃圾中分流出大件垃圾、餐廚垃圾、有害垃圾、綠化垃圾、果蔬垃圾、廢舊織物、年花年桔、玻金塑紙等八大類,實施大分流處理,通過專業化分流處理手段最大限度為末端焚燒與填埋“減負”。

二是建立垃圾分類宣傳督導體系,包括宣傳發動、蒲公英計劃、公益組織參與等,建立了垃圾分類督導員、推廣大使、志愿講師等幾支隊伍,引導帶動全社會參與,其中督導是目前開展垃圾分類的重點。深圳還形成了“樓層撤桶+定時定點督導”的住宅區垃圾分類2.0版本,即小區樓層不設垃圾桶,垃圾投放點有專業義工對居民分類及投放情況進行督導;搭建了四種督導模式:黨員先鋒示范督導模式、“社工+義工”的“雙工”聯動督導模式、社區自治的督導模式、以物業為主導的督導模式。

三是構建責任體系,落實物業管理企業、集貿市場、餐飲企業、機關企事業單位、分類回收處理企業以及區、街、社區各級主體責任。

“兩篇文章”:算好減量賬,不斷提高居民參與率

一是算好減量賬,把轄區八大分流分類處理體系的賬算好算清,對于分流分類垃圾要全量處理、應收盡收,充分評價分類效果;二是算好參與賬,不斷提升單位、學校、物業小區居民參與率,參與率高了,分類分流量自然也會增加。

杭州:垃圾“三化四分”,打造最美永續“城市出口”

近年來,杭州緊扣“分類減量”主題,扎實推進生活垃圾分投放、分類收運、

分類利用和分類處置,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破解垃圾分類難題。

“綠車綠桶、黃桶黃車”,垃圾分類運輸。為有效解決生活垃圾集疏運難題,杭州自2009年9月25日起開展清潔直運工作,形成了桶車直運、車車直運、直運替代、以車代機、廂車對接5種清潔直運作業模式;實施五定五公開(定點、定時、定次、定類、定向,公開垃圾桶數量、公開收集清運時間、公開日清運頻次、公開投訴電話、公開責任人)服務監管模式。當前,杭州市的垃圾終端清運系統無論在車輛外觀、車輛設備先進性、標準化分類清運均已經走在全國各大中城市的前列。

當前國內各大城市在落實分類運輸時都遇到了可能被市民認為是“混收混運”的難題。去年4月,杭州按照“按類收集、按色收運、專車專運”原則,在國內率先推出了以“綠車綠桶、黃桶黃車”為標志的杭州標準化分類清運體系,從而提高杭州垃圾分類運輸的視覺識別度,方便市民對公司垃圾分類清運工作實施監督。近期,又全面升級垃圾車GPS及視頻監控信息化管理系統,進一步提升管控能力。

垃圾圍城,文化解圍。杭州外延擴張“跟著垃圾去旅游”環境教育旅游線。2011年4月推出了中國首條生活垃圾處理“集、疏、運、填、復、用、觀”環境教育旅游線——跟著垃圾去旅游,讓市民親身感受我們日常生活垃圾從前端收集、清潔直運到垃圾分類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整個流程,至今共接待社會各界人士逾20萬人。做深內涵用“垃圾與文化”推動市民心靈減量,致力于營造社會共治氛圍,推動社會共治模式。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有码中出 | 亚洲中出在线视频 | 每日更新在线观看AV_手机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 日本v片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女黄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AⅤ午夜在线观看 | 日本午夜天堂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