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歷史 清空記錄
分享到
武漢推進垃圾分類有妙招 倡導綠色生活為城市文明添彩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垃圾分類是各地環保的基本要求,更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縮影。武漢市在2018年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即將干濕垃圾分開,可回收垃圾與有害垃圾分別投放,專業機構負責回收,不僅讓被放錯位置的“垃圾”變廢為寶,獲得新生,而且助力提高環保意識,提升人居環境,引領綠色文明新風。

孩子們學習垃圾分類知識 圖片來源:武漢市硚口區城管委

引導全民參與 垃圾分類漸成生活常態

孩子們發出垃圾分類的倡議 圖片來源:武漢市硚口區城管委

  發布文件 垃圾分類總動員

  為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工作,日前武漢發布了《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逐漸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方案規定垃圾分類工作將在全市范圍內展開,含城區(單位和居民)、農村,在全市87個街道、220個社區、811個居民小區率先實施垃圾分類。至2018年底,實現單位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30%、社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5%、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行政村分類覆蓋率達15%三大目標。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是推進全市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進一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新洲區發布《新洲區垃圾分類工作試試方案》,并在新洲區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街鎮之一鳳凰鎮發放《致全區城鄉居民的一封信》和垃圾分類宣傳指導手冊,設立宣傳欄、掛宣傳橫幅、畫宣傳畫等方法宣傳垃圾分類的常識和意義,引導村民開展垃圾分類工作。

  走進校園 環保意識植入心

  好習慣從小培養,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4月13日,武漢垃圾分類第一課在硚口區崇仁路小學開講。課上,學生們翻閱圖文并茂的《垃圾分類知識讀本》,觀看垃圾分類動畫片。生動活潑的教學,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積極參與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問答。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次的垃圾分類課很有意思,讓他們頗有收獲。還有同學表示,回家后將把垃圾分類知識與家人分享。接下來,5萬冊《垃圾分類知識讀本》將陸續發放至武漢市硚口區10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以期“小手拉大手、小孩帶大人、學校帶社區”,讓市民逐漸養成垃圾分類習慣。

  近日,武漢市蔡甸區索河街組織垃圾分類宣傳團隊走進索河中心小學、索河中學,開展“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專題教育活動,為學生講解分類是什么、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及垃圾分類的流程,并向學生們發放垃圾分類宣傳手冊、環保袋等,以“小手拉大手,文明齊步走”的形式,發動學生帶動家長,改變居民生活習慣,使垃圾分類深入人心。

加強宣傳力度 市民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志愿者宣傳垃圾分類知識 圖片來源:武漢市硚口區城管委

  市民接力 道德模范發倡議

  垃圾分類,你我同行。近日,百萬市民接力城管、百萬粉絲參與城管·穿越最美武漢暨江漢區垃圾分類啟動儀式在武漢市江漢關廣場舉行。30多萬市民和粉絲線上線下接力城管,穿越靚中山大道,參與垃圾分類活動,共建美麗新江漢。全國誠實守信模范、信義兄弟孫東林、全國勞動模范易勤女士、陳慧麗女士等現場發起了垃圾分類倡議,號召市民積極參與江城正在進行的垃圾分類工作,推動江漢區乃至全市環境的美化。

  啟動儀式結束后,數百名市民從武漢關大樓出發,沿中山大道方向,經過新民眾樂園,至地鐵6號線六渡橋站結束,全程約3公里,沿途宣傳垃圾分類。在活動的終點處,江漢區城管委還精心設計了垃圾分類的小游戲,通過體驗參與的形式,引導市民積極了解、參與垃圾分類工作。

  義務宣傳 志愿服務引反響

  4月17日,武漢市“美麗村灣·你我同行”巾幗志愿服務行動計劃暨首場活動啟動。1500名巾幗志愿者深入不同村灣撿拾垃圾,宣傳垃圾分類。在新洲區分會場,志愿者們開展垃圾分類環保知識講座并帶領參會學生開展了垃圾分類、環境整治志愿服務活動。在東西湖區分會場,巾幗志愿者在村民發出《美麗村灣 你我同行》倡議,發放《東西湖區生活垃圾分類指引手冊》。

  不同顏色垃圾桶都裝的啥?武昌積玉橋街辦事處在金都漢宮小區舉行了“大美武漢,分類先行”生活垃圾分類啟動儀式,百名宣講員“分類開講”。儀式上,宣講員就“垃圾如何分類”“投放處理方法”進行了細致講解,還邀請居民朋友上臺參加有獎競猜、現場垃圾分類大比拼等游戲。社區居民代表上臺倡議“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引起強烈反響,踴躍簽下“爭做垃圾分類先行者”的承諾。

  日前,武漢市洪山區珞南街麗島花園小區也啟動了垃圾分類工作。活動現場,來自湖北工業大學的12名在校大學生義務給社區居民們當起了垃圾分類宣傳員。“可回收物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玻璃以及紡織物、電子產品。”同學們拿著宣傳冊,耐心地給居民們解釋著。

踐行綠色文明 開啟垃圾分類處理新模式

社區居民展示印有二維碼的垃圾袋 圖片來源:硚口發布

  “神器”加持 智能分類巧處理

  實行垃圾分類,掃一掃就知道是誰家扔的。日前,智能垃圾分類箱現身武漢街頭。從中可領取到的專門裝“濕垃圾”的廚余垃圾袋上,印著一個二維碼。技術工作人員介紹,如果所在的小區采用智能垃圾分類,每戶居民將有一張卡,每月刷卡可領取一卷垃圾袋,袋子上的二維碼代表了每戶身份。如果有居民混裝垃圾,就可以及時發現,進行勸導或宣傳。

  垃圾分好類還需恰當處理,武漢市硚口區長豐垃圾轉運站就增置了兩臺“胃口”特別好的垃圾處理“神器”——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和低溫碳化處理設備。廚余垃圾處理設備“不挑食”,吞掉廚房里產生的一切菜葉、果皮、飯渣、魚、肉廢棄物,造出有機肥。而低溫碳化處理設備就更厲害了,舊衣服、廢舊橡膠、木頭、尿布等,它能統統吞下,并利用其“肚子”里200-300攝氏度的低溫進行碳化。

  下一步,這些垃圾處理“神器”將可能普及到社區,縮短垃圾轉運距離,不僅能實現垃圾在本社區內無害化處理,還能為居民養花、園林綠化提供源源不斷的肥料。

  變廢為寶 垃圾循環再利用

  在武漢市江岸區百步亭社區一居委會,社區干部和志愿者將居民們每天產生的廢油積攢起來,定期送到居委會做成肥皂,供大家免費使用;家住東西湖區的楊業芬婆婆使用由廚余垃圾制成的有機肥種植花卉蔬菜,將自家陽臺打造成微型“開心農場”;武漢街頭的行道樹,每年產生大量的廢棄樹枝,城管部門沒有當垃圾扔掉,而是打碎后加工成肥料,用于街頭樹木與花卉用肥……這樣“一舉多得”的事例在武漢比比皆是。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寶貝,武漢市武昌區城管委黨委書記張琳對這句話深有體會。在她的帶動下,環衛工爭相將垃圾變廢為寶。近一年多來,為了讓更多的市民學會將家中的廢物進行利用,張琳和環衛工人們,走進社區,傳授技巧。

  武漢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喻曉說,實施垃圾分類,垃圾進入焚燒發電廠的量就會相應減少。如果每天垃圾減亮一成算,每年可省1.2億元。

實行垃圾分類不僅是重要的環境工程、民生工程,更是文明工程。拒絕“生活大爆炸”,武漢市民積極行動,讓垃圾分類成為一種文明自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助推社會文明升級。(武漢文明網綜合)


來源:長沙都市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亚洲欧美在线免费中文 | 伊人网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系列一区中文字幕 | 日本中文字幕免费aⅴ久久 亚洲欧美在线六月综合 | 最新国产精品拍自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