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大民生。2015年起,廣州市掀起一場旨在改變公共廁所形象的“廁所革命”。兩年來,廣州市從人民群眾的品質生活需求出發,不斷完善各類軟硬件設施,完成旅游廁所新建和改擴建任務超過234座。
隨著“廁所革命”的深入推進,廣州公廁不僅越來越“高顏值”、設施更貼心、管理更精細,而且越來越人性化,不少區域的公廁配有廁紙、洗手液,還增設母嬰室、第三洗手間,調高女性廁位比例,這些都體現出濃濃的人文關懷。
越秀區:懸掛老照片留存歷史感
2015年以來,越秀區城市管理局以北京路旅游景區創國家4a級景區為契機,大力推進北京路周邊共8座公廁的升級改造工作,同時在轄內72座公廁為市民群眾提供免費廁紙和洗手液,努力提升公廁管理服務水平。
為了讓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北京路的歷史文化,構建廣州公廁的新形象,越秀區城管局搜集了多幅北京路的建筑和街景圖片,如民國期間財廳前的騎樓雨夜、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文德路、八十年代廣州市最大的國有鐘表首飾專業商店“李占記”……同時將這些富有歷史意義的圖片制作成照片懸掛于北京路片區的8座公廁里面,每座公廁放置約20幅黑白照片,遍布在公廁走廊、空白的墻上,方便市民和游客領略北京路及周邊的歷史韻味。
越秀區城管局已先后對北京路周邊的十八坑公廁、李白巷公廁、萬木草堂公廁、圣賢里公廁、興隆坊公廁、起義路公廁、大馬站路公廁和惠福東路公廁進行改造,投入資金超過200萬元,總建筑面積達670平方米。改造后的每座公廁向市民免費提供廁紙、洗手液,廁所內還安裝了電子空氣凈化器,清除廁所異味。設置了無障礙公廁和輪椅通道,給殘疾人提供方便,一改人們印象中公廁臟亂差的形象。
荔灣區:購移動公廁增設母嬰室
沙面公園公廁升級改造完成后,廁所里面干凈如新,還配有廁紙,讓游人稱贊不已。除了“高顏值”的沙面公廁之外,荔灣區還結合游園、綠地、廣場、步道系統人流量大、如廁需求突出且不易建設固定公廁的特點,采購了3座環保智能公廁擺放在花地大道北華苑夜市門口、浣花路與東漖北路路口、長堤路酒吧街三個位置,建立合理的布局體系。
新購買的環保移動公廁設置保潔員管理間、無障礙位,增設母嬰室,優先選用自動感應沖水裝置,采用節水、節能新技術、新材料。目前,已完成環保移動公廁的政府采購招投標工作。2017年,年荔灣區大修15座城市公共廁所,升級3座繁華場所、旅游景點公廁。
此外,荔灣區還補充設置了一批含母嬰室活動式公廁。今年共計接收4座公建配套公廁,在驗收移交過程中,嚴格落實男女廁位比例不低于1:2,設置無障礙廁位并保證無障礙設施齊全等要求,現已完成移交并納入管養對外使用。
海珠區:轄內所有公廁均配有廁紙
除了干凈無異味,有沒有配備廁紙也是市民評價廁所的重要標準之一。
海珠區城管局2016年開始就推行廁所改革,對全區181座公廁裝修提升,并定期排查公廁設施,及時更新維修。公布督查電話,安排巡查隊伍每天對保潔情況進行全面督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提升服務水平,全區181座公廁全部統一配置廁紙,在74座專人看管公廁配置洗手液,部分專人看管公廁(10座)配備烘手機、洗手液,方便群眾使用。
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專門配置160多名環衛工人進行保潔,每日專人清掃,確保廁所內外環境干凈整潔無異味。統一實施制度化管理,有監督和考核,確保公廁達到“八無”:無紙片、無煙蒂、無痰跡、無積灰、無臭味、無蠅蛆、無蛛網、無污物。
目前,相關部門正根據前期對公廁的摸查情況,對海珠區第一批51座公廁進行改造,重點推進“第三衛生間”、無障礙廁間的建設,解決男女廁位比例不協調、采光、通風、除臭不理想等問題。
天河區:打造“明星公廁”為全區做試點
2015年5月,天河區推行“廁所革命”,對全區公廁配置并免費使用廁紙卷、洗手液盒、干手機等設施。兩年過去了,天河區129間公廁依然有紙“辦恭”,為市民提供舒心的服務。
天河區129座公廁使用時間在20年以上的占14%,使用時間在10年以上的有42.6%, 天河區分階段對公廁進行提升改造。首先,實行分時段保潔,對中心區人流量大、使用率高的16座公廁實行兩班制16小時保潔,公廁臭味問題基本得到解決。而且免費使用廁紙卷、洗手液盒、干手機等設施,花小錢辦大事,地板再也不會“濕漉漉”。
對于人流量大的地方,天河打造了“明星公廁”,為后續的公廁標配管理做試點。如天河立交公廁,配備全套標準硬件設施,專項改造殘廁門。該公廁除了基本設施外,還增設了嬰兒護理臺、沖涼房、環衛工人休息間等服務設施。2017年11月,廣州火車東站西全新的智能公廁升級改造完成。改造后,公廁具有智能沖洗節水、自動調光節電、通風除臭、快速清潔等智能管理功能,公廁檔次上升了一個新臺階。
白云區:調動社會力量采取不同模式
白云區在用環衛市政公廁206座,數量在全市各區中最多,日糞便運輸量12噸。根據白云區相關規定,市政公廁改造與新建由區城管局負責,管理由屬地鎮街負責。各鎮街也充分利用社會力量,采取不同模式對轄內公廁進行管理。
目前,白云區市政公廁按照市要求標準開展管理,根據地域人流量每天不少于16小時免費開放,實行專人保潔,隨臟隨保潔,內外環境清潔衛生、整潔有序,達到“十潔、十無”的要求。2015年,白云區對轄內市政公廁進行了一次全面排查與整治;2016年,要求公廁內部都張貼文明小標語。
番禺區:公廁有“美名”男女廁位比為2:3
番禺區沙灣鎮的一間公廁名為“荷香館”,這間廁所不僅名字文雅,而且建筑裝飾頗具嶺南特色,與周邊的古典園林景觀渾然一體。公廁外墻是白麻石墻腳,絲縫水磨青磚墻,外墻貼有潮州木雕,內墻天花板上也有潮州木雕,儼然是一座嶺南工藝展示館。
這間廁所裝飾物以荷花為主題,故取名“荷香館”。除了“荷香館”,景區還有一間“舒心閣”,也是一間名聲在外的“明星公廁”。
除了美觀舒適,寶墨園在公廁人性關懷方面也用盡了心思。2017年1月,寶墨園位于觀景樓一樓的第三衛生間開放,引發關注。該第三洗手間占地約13平方米,地上鋪著防滑瓷磚,坐便廁、洗手臺、尿兜都分別設置了兒童款和成人款,一大一小,挨在一起,整體感覺不錯。“第三洗手間很受歡迎,使用率越來越高。”
| 正在播放中文中出 | 天堂va视濒在线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熟女91 | 亚洲精品自有码中文字 |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