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強調,實行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他指出,推行垃圾分類,關鍵是要加強科學管理、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要加強引導、因地制宜、持續推進,把工作做細做實,持之以恒抓下去。要開展廣泛的教育引導工作,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實行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全社會人人動手,一起來為改善生活環境作努力,一起來為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作貢獻。
本文介紹了日本垃圾分類的它山之石,反思了當前國內垃圾分類特別是上海市的現狀和問題,可供參考。
1 日本官方垃圾的四分類
日本官方的生活垃圾其實也是四分類。在此基礎上,社區也就是市町村以專項收集為目標,進一步增加可回收物的類別。所謂有的地方分十多類,就是這么來的。
四分類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粗大垃圾和資源垃圾??扇祭◤N余垃圾、報紙、紙箱、紙盒、雜志、舊布料、包裝容器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金屬、玻璃、破碎的家電制品、陶瓷器、塑料等。粗大垃圾包括白色家電類(電視機、空調機、冰箱/柜、洗衣機)、金屬類、家具類、自行車、陶瓷器類、不規則形狀的罐類、被褥、草席等。垃圾丟棄方法:首先,測量垃圾的大小。最長的部分的長度為50cm以上的物品被認定為大型垃圾,2m以上以及70kg以上的物品不收集,需要預約大型垃圾受理中心處理。其次,按照長度交完粗大垃圾處理費用之后丟棄。資源垃圾包括飲料瓶、茶色瓶、無色透明瓶、可以直接再利用的瓶類。垃圾丟棄方法:罐清空后沖洗,然后放入透明或半透明的塑料袋丟棄。
喝過的飲料瓶在丟棄之前就需要以下幾個步驟:喝光或倒光;簡單水洗;去掉瓶蓋;撕掉標簽;踩扁,最后根據各地的垃圾收集規定,在“資源垃圾”日拿到指定地點,或者丟到商場或方便店設置的塑料瓶回收箱。
為了提高再生產品的質量,回收中心也會將回收來的廢棄塑料瓶中的異物、瓶蓋及商標紙去除后,進行壓縮打包成瓶磚,再提供給資源再生企業。
這樣的分類有著很強的體系性,換言之,對前端提出的要求基本上是出自末端的需求。其生活垃圾最主要的部分是可燃垃圾,之所以如此分類,是因為日本的生活垃圾處置以燃燒為主。不可燃垃圾的出路,可以作為路基,用于填海。資源垃圾特別重視飲料瓶,是因為瓶片的價值很高,是重要的紡織原料。
之所以“資源垃圾”沒有一些人想象的那么種類繁多,不那么強調“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而是盡可能地焚燒處理,最主要的原因,是日本的人工昂貴,低價值的廢棄物于是被放棄。其次,回收利用也是有成本的,不僅是貨幣成本,也包括環境成本。如廢紙的回收利用,僅脫油墨就會造成很重的污染。
2 與日本相比,上海垃圾分類的問題在哪里?
相比之下,我們當前的垃圾分類系統性有問題。干濕分開的目的是什么?當初提出的時候是因為我們的垃圾中水分或濕垃圾太多,從而導致燃燒不充分。但現在的情形已經反過來了,垃圾中熱值太高,乃至超過了焚燒爐的承受能力。更加成問題的是濕垃圾,單獨分離之后,我們就必須建設獨立的清運處置體系。即使總量不變,一個系統變成兩個系統,從經濟學上講其效率是下降的。濕垃圾怎么辦?堆肥之后是不能作為農田基肥使用的,因為誰也不能保證某一堆濕垃圾中就沒有什么有毒有害物質。于是唯一的出路就是用于林地綠地。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第三十八條為此要求“市綠化市容、農業農村部門應當會同市市場監管部門研究制定本市濕垃圾資源化利用標準,鼓勵和支持開展濕垃圾資源化利用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實施工作?!睂Υ宋覀內绾卫斫??似乎這樣的標準還沒有?那么,在標準出臺之前,大量的堆肥到哪里去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標準出得來嗎?眾所周知,所謂濕垃圾,窮人家與富人家、這個區域與那個區域、這個季節與那個季節,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又該如何制定標準呢?
該條款還要求“本市相關政府部門應當支持在公共綠地、公益林的土壤改良中優先使用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支持符合標準的濕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推廣應用。”,“農村地區應當就地就近對濕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住宅小區將濕垃圾處理后用于單位綠化、居住區綠化、家庭園藝。”請注意,都是“應當”而非必須。在這么多“應當”之下,濕垃圾堆肥究竟被消化了多少,剩下的部分到哪里去了,“相關政府部門”其實應該有所交代的。本人覺得應該就此建立臺賬,就是這個意思。
3 定時定點投放為什么反映這么大?
有報道說某小區強制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并將每個樓層的垃圾桶撤了。結果居民七嘴八舌,都說不方便,亂扔垃圾的現象劇增。
應該承認,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是必要的。因為一旦這一模式形成,分類投放才能有效執行,否則監管成本過高以至于政府無法承受。定時定點了,分類的各種困難更容易解決。更何況,這確實也沒有增加老百姓多大的負擔,無非讓大家拎個袋子多走兩步。
對此許多人居然反對,根本原因不是其他,而是這個社會將老百姓寵壞了。長期以來我們的社會忽視公民教育,忽視了社會責任感的培育,忽視了大眾良好公共行為的養成。政府官員過度強調什么“民有所呼,我所有應”,雖然這很大程度上也是大話空話,卻讓有的人誤解為老百姓只是公共服務的享受者,而不是公共責任的承擔者。有的“大媽”在社會上橫沖直撞肆無忌憚,就是我國長期無視公民教育的惡果。
現代社會必須是現代公民社會,是強調權利與責任邊界明晰的社會。該你的責任而不承擔,必須打屁股。有必要通過生活垃圾分類制度的推進強化我們這個社會的制度體系,逐步養成市民的社會責任感。這是比生活垃圾分類的環境意義更為重大的社會價值所在。
4 “培養”二字重逾千斤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活垃圾分類的批示提到要“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竊以為,“培養”二字,是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最基礎也是最困難的部分。
所謂培養,應該有一定的紀律,對于那些不遵守者能夠施行必要的懲罰。這跟小學里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沒什么兩樣,老百姓也不能一味地寵著,何況我們的傳統社會中陋習惡習甚多,確實需要用適當的強制加以改造。但是,強制的有效性是需要合理的組織、監管和其他機制保證的。面對千家萬戶而又一盤散沙的老百姓,這是一份難度甚大的考題。
“培養”更需要合適的土壤和氣候,以保證我們期盼的幼苗能夠長大。培養不是官僚的說教,不是形式主義的發動,它更為依賴的是社區的健康性。例如,我們的社會需要鄰居,鄰居們互相影響,分類就容易成功;我們需要社區有熱心腸的“骨干”,有他們動員和規勸,會比媒體的傾盆大雨好得多;甚至我們需要對人生的價值做一定的糾正,讓公共行為健康的人們更多地獲得尊重。
附文參考
日本用40年做到的垃圾分類回收,究竟有多細致
2016年6月15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垃圾強制分類制度方案(征求意見稿)》。時隔8個月,2017年3月30日,國家發改委、住建部頒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要求在全國46個城市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
上海也將從2019年7月1日正式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


在我們這個人口龐雜,每日都要生產大量垃圾的國家,要如何做好垃圾分類呢?
我們不妨將視線投向鄰國日本,20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帶來的嚴重工業污染使日本人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為了從源頭上減少垃圾對環境的污染,并進一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從70年代開始,日本用了40多年的時間將垃圾分類的方法逐步細化,并滲透到每個家庭、每個人。

高曉松曾經在節目中說到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坦言自己曾在東京參加富士音樂節(FUJI ROCK),結束時的會場令他十分震驚:10萬人離場后地上竟然沒有絲毫垃圾。而前來參加搖滾音樂節的這些標榜自己“個性十足”的粉絲竟然在午夜排起長隊等候扔垃圾。

而我們也精彩在網上看到日本人撿垃圾的新聞,下圖就是日本球迷們在球賽散場后自發的撿垃圾。



日本的每個地區都有著嚴格的垃圾分類與回收的規章制度。而每個自治町(相當于中國的社區)都會第一時間為居民甚至外國留學生發放本地區的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指南手冊。

在日本,要是倒垃圾不按規定來,是件很丟人的事。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特定垃圾回收時間。居民將自己的家庭垃圾按類別分類好后,在規定的日期將某種垃圾用該地區指定的垃圾袋裝好后放在就近的垃圾回收點。

如果在規定回收可燃垃圾的日子里拿出其他垃圾袋,回收人員將在垃圾袋上貼上警告語并不予以本次回收。嚴重時有可能被處以罰款。但是,執行時更多的是靠每個人的自覺。鄰里之間相互監督,墨守成規。

按國家規定,日本的小學,甚至幼稚園,都必須組織全校孩子們,定期到垃圾回收工廠去參觀,就像上一門必修課。
幼兒園小朋友外出郊游,小朋友隨身攜帶的物品中就有垃圾袋。自己產生的垃圾,自己帶回家,他們從小就知道這是生活常識。



每個學校都會教學生們如何做垃圾分類,還會和垃圾回收專門機構來指導孩子們如何丟垃圾。
垃圾分類的意識、保護環境的概念,不是長大以后才意識到,而是從小就扎根,深深地種在孩子們心里。
在日本,小學生都在學校集體吃午餐,午餐中有一盒紙包裝的牛奶,每個小朋友把牛奶喝完后,要自己負責把牛奶紙盒洗干凈,而且還不能用自來水洗,這樣浪費水,而是排隊在一個水桶里洗。洗好后,放在通風透光的地方去晾曬,到第二天,把前一天曬好的牛奶紙盒,用剪刀把它剪開攤平,以方便打包收集。


上世紀60年代,日本處于高度經濟成長期,隨之而來的工業污染喚起了日本人保護環境的意識。至今為止將近40年的時間里,日本的垃圾分類系統已經非常完善了。德島等城市垃圾的分類甚至多達27種。

垃圾的分類
日本的每個地區都有著嚴格的垃圾分類與回收的規章制度。而每個自治町(相當于中國的社區)都會第一時間為居民甚至外國留學生發放本地區的垃圾分類與回收的指南手冊。

日本的垃圾分類可以說是極致完美非常變態。例如橫濱的垃圾分類手冊長達27頁,繁雜的條款讓人難以記憶,日本的家庭主婦一般都要在廚房里放一份分類手冊,隨時翻閱,以防自己弄錯。分類無能的人在日本扔垃圾一定是傷透腦筋。
扔垃圾之前還要對垃圾按照規定進行必要的“清理”。

還有人說:日本主婦們收納做的好的原因,可能是垃圾分類做多了……
一般家庭垃圾可分為以下幾類: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舊書(報紙)、粗大垃圾。

▲可燃垃圾
包括廚余垃圾、廢舊衣物布料、橡膠皮革、不可再生的紙質物品等。
▲不可燃垃圾
?。ㄎⅲ┬偷募译娭破?、一些裝油用的空罐子、指甲油空瓶、空罐頭、鍋子等金屬制品、玻璃制品。
▲資源垃圾
可回收塑料包裝及容器、空瓶空罐、牛奶盒等可回收紙制品。
▲舊書
舊報紙、雜志、紙板箱。
▲粗大垃圾
指不用的大型的家具、家電等物品。處理粗大垃圾的辦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聯系二手家具店或廢品回收站的人上門處理,需要支付費用。另一種方式則是去便利店購買粗大垃圾處理標簽,貼上放在指定處即可。如果隨意丟棄粗大垃圾,將面臨巨額罰款。

垃圾的特殊處理
僅僅了解分類還不夠,以上這些垃圾還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后才能裝進垃圾袋。
例如,在扔廚余垃圾時,一般會將蔬菜果皮類的東西事先瀝干水分。因為廚余垃圾一般含水量比較高,瀝干水分有利于垃圾處理時的充分燃燒。而且可以減緩垃圾腐爛發出的惡臭味。

另外,一些噴霧類罐子在扔掉之前,確保瓶中已無液體,在瓶身上開一個小孔后才能丟棄以防止垃圾車在運輸途中以及處理過程中發生火災。

喝完的牛奶盒需要分以下3步:
1、用清水將牛奶盒沖洗干凈
2、瀝干
3、壓扁或拆開整理好等待回收

塑料瓶在丟棄時通常要撕開瓶身塑料紙、揭開瓶蓋、最后將瓶子壓扁后丟棄。這些做法也是為了方便后期的回收處理。
此外,一些碎玻璃、陶瓷等危險物品。處理時會先用報紙等包裝起來,有些會在上面標注好“小心”等字樣,以便提醒垃圾回收作業人員注意安全。


干電池、水銀溫度計等物品屬于不可燃垃圾,但這些垃圾會對人體和環境產生危害。在丟棄的時候需要進行單獨分裝。

而報紙、硬板紙等可回收的紙質類,則會被碼放整齊用繩子束好后拿才到指定的回收地點。
垃圾處理的透明化
那么,那些被分類得井井有條的垃圾最終怎么樣了呢?
每個地區的垃圾車將這些生活垃圾運往垃圾處理站,可燃垃圾被送進高溫燃燒爐用于城市發電,不可燃垃圾則碾碎后進行掩埋處理,一些資源類垃圾則需人工檢查無異物后進行壓縮等待再利用。

這些垃圾處理站不僅凈化著整個城市,而且有許多城市的垃圾處理站都設有市民開放日。市民可以進入內部參觀垃圾處理的整個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