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些省市提出,因為化解產能過剩,治理大氣污染大大影響了GDP的增長。中央很重視,有關部門多次開會討論原因和對策,包括統計失業率等。經過調研,主要觀點如下:
一、造成一些地方環境問題與經濟下行的原因
1.各地區不能跟天斗,不能忽視有限的環境容量無限制地追求粗放式經濟總量。而一些地方的發展顯然違背了這一規律。
2.一些地區以前享受了發展成果,沒有做出必要的環境保護投入,即沒有承擔必要的環境代價,現在肯定要付出沉重的事后代價。而且,現在承受的代價,比以后問題更嚴重了再承受的代價,要小的多。
3.經濟下行問題的解決不能靠環境保護政策來解決,還需要靠經濟政策來解決。不是靠貨幣總量來解決,而是靠宏觀調控和財政政策來解決。
二、經濟下行還要持續到什么時候?
1.經濟受到影響什么時候結束,要看創新經濟時代什么時候到來。
2.環境污染物高位排放期預計還要持續10年左右,要有打環境污染防治持久戰的準備。
三、阻礙環境問題解決和經濟恢復的因素
1.新技術的推廣存在制度障礙,很多新技術因為既定政策和體制難以得到迅速的推廣。
2.因為經濟下行,風險大,銀行不愿意貸款給企業。企業進行創新與升級沒有資金支持。
四、解決環境問題與經濟下行問題的對策
1.寬立法和因地制宜立法,包括標準。要嚴格執法,嚴格執行達標排放這個基礎手段。
2.除了宏觀調控以外,中央要大幅度放權到地方;中央部門要加強對地方的環境監察,加強對全國生態環境質量的監測,加強對地方環境保護黨政同責的考核等。
3.嚴格實施《環境保護法》。但是,要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規定給企業必要的整改期與升級期。在升級改造方面,國家要給予資金和技術支持,不要袖手旁觀。
4.廢除全國性的總量控制制度,要按照區域與單元實施大氣和水污染物排放的總量控制;通過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建設和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提高設施的納污和處理能力。
五、對以前違反中央決策和部署造成嚴重經濟和環境后果的地方黨政主要領導應否追責?
一些專家提出,一些地方環境污染現狀和低端過剩的產業結構,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沒有聽從中央的決策和部署,擅自擴大已經過剩的產能建設(如很多項目目前仍然不具有合法身份),導致今天解決霧霾污染困難、化解過剩產能艱難、影響社會穩定的局面,造成國家和社會的嚴重損失,建議中央按照昨天通過的《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試行) 》,追究2009年-2014年以來有關省級主要黨政領導人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震懾一些不顧大局的地方黨政領導,生態文明制度才能夠得到順暢實施。這種觀點,有一定的道理。
| 首页中文有码中文字幕20 | 直接在线看黄AV免费观看 | 亚洲青青青在线视频 | 中文字幕第63久久 | 中文字幕天堂资源网最新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