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歷史 清空記錄
分享到
老司機四年目睹PPP之八大怪現狀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表示,今日又詳細讀了本篇來自基層的投稿,生靈活現,想起我從1994年就開始做的世行招標和內資采購以及后來的特許經營咨詢業務,文中大量現象在工程和設備乃至特許經營的采購領域一直長期存在,也是影響我們環保行業正常發展的“偽市場”的原因,部分現象則是新的ppp模式迅速推廣帶來的新問題。恰逢PPP進入規范季,強調全過程信息及時公開,促進社會監督,落實專家責任,抓嚴流程管理,科學平衡收支,合理篩選合適推進PPP的項目,對所有的采購亂象的整治,都有著積極的意義。

在此,也借著留言板征集對PPP管理流程的優化建議,比如如何加強對專家水平和把關責任的落實,是否要有全周期項目質量的負責,是否公開評審專家名單,是否應該足夠提前公布潛在項目信息以保證公平,是否對平臺玩ppp進行更嚴格的約束?熱鬧之余,反思流程可以進一步完善的地方,及時建議及時完善,才是ppp行穩致遠之道。莫忘,當年在政府自己主導的采購中,群眾里這樣的老司機也是炮聲連連的。

下文為投稿文章詳細內容:

筆者混跡PPP圈幾近四年,目睹了諸多PPP之怪現狀。

作為一名中年油膩男,早已非沖動小青年,雖未看破紅塵,但早已百毒不侵,不滿時最多就是左手保溫杯,右手盤菩提,臉上笑嘻嘻,心里娘希匹!然而知道得越多,心里悶著的越多,人就越痛苦。魯迅先生在文章《記念劉和珍君》中有一段:四十多個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圍,使我艱于呼吸視聽,哪里還能有什么言語?長歌當哭,是必須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幾個所謂學者文人的陰險的論調,尤使我覺得悲哀。我已經出離憤怒了。我將深味這非人間的濃黑的悲涼;以我的最大哀痛顯示于非人間,使它們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將這作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獻于逝者的靈前。

blob.png

對我而言,我向來視PPP如同自己膝下一個淘氣的熊孩子,愛之深,恨之切。而PPP之怪現狀如同一條條毒蛇,在黑暗中噬咬我的靈魂,使我夜不能寐,輾轉反側。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消亡。最終我還是出離憤怒,將各種怪現狀一吐為快,與諸君分享。希望PPP借著規范季的春風,一掃塵霾,回歸本源,茁壯成長,行穩致遠。

怪現狀一:PPP中的P1和P2,不是精誠合作,而是比賽誰的套路深

筆者受邀參與某地一PPP項目的方案內部論證工作,眼看實施方案只有42頁,擠干水份后,多數核心內容語焉不詳,一句話帶過:“詳見PPP合同約定”。于是和實施機構、咨詢機構溝通,實施方案要細化。實施機構領導語出驚人:這些內容我們就要等合同談判的時候再提,要是談判的時候談不攏,我們想辦法扣他們(社會資本方)的投標保證金。這位領導的前世一定從事這樣的工作:此路是我開、此樹是我栽。

再來說說社會資本方的套路:對接實施機構時,說咨詢公司你們來選擇,你們財政支出有壓力,我們來給咨詢公司付錢。咨詢公司有奶就是娘,聽取社會資本方的安排,財務指標選擇遠高于同地區、同類型項目的水平,最終資本金內部收益率達到了稅后15%,當然這個指標這么高,碰到認真把關的專家的話可能會被提出來,于是實施方案中直接省略掉,不寫了事。財政部門組織專家對本項目物有所值評價時,有兩個專家提到了財務指標選取過高,現場不予簽字,要求回去整改,評審會不歡而撒。結果第二天,重新找了一撥打醬油的專家,簽字過會。

blob.png

怪現狀二:各類“磚家”滿天飛

既然說到了專家,就展開說一下專家的問題。筆者認識不少業界良心專家,為PPP的良性發展奮筆疾呼、出謀劃策、獻言獻計,也遇到不少的偽專家,或過度解讀政策,或完全不理解政策的初衷,比較偏激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給地方政府、社會資本方、初入PPP圈子的新人一種誤導,更有甚者加入PPP專家的目的很明確、非常簡單粗暴、十分實用主義:專家費!!

筆者在若干次評審過程中,看到專家打醬油、和稀泥,實施機構幾天前發送的報告沒有認真研讀,就在會議現場隨意翻看幾下,提幾條不痛不癢的問題,然后著急忙慌說:我還有會、我還有課,我先簽字,專家費到手走人。甚至有些專家毫無底線地做人,某些項目潛在社會資本方提前得知要參會的專家名單和電話,私下里交流一下,再給封一個大紅包,上會的時候一派和諧,政府被蒙在鼓里,最終政府的支出責任不僅被放大,而且實施方案里對社會資本方一再寬待,比如股權鎖定期只鎖定建設期,待到施工完成、攫取了施工利潤后,社會資本方就要申請退出,把運營的攤子留給接盤者。還有不組織專家評審會,來回兩次郵件溝通、書面打分表及專家簽字傳真就搞定的。還有部分專家參與項目論證會后,拿到了電子版的實施方案,一可以賣給潛在社會資本方,二可以賣給新入行的咨詢公司當模板用。經濟頭腦實在讓人佩服。筆者將常見的專家分為以下幾類:

類型一:學習型專家。這些專家很坦誠、很謙虛,我以前沒有接觸過PPP,不了解PPP,參加會議是來學習的,我沒有什么意見。請問專家,哦不,還想請問組織者,要你(他)來干嘛,送錢讓你(他)來學習么?

類型二:佛系專家。此類專家多出自于縣市區財政局PPP中心和大專院校老師。對于PPP中心的專家,評審其他地區項目時礙于同行情面,或者評審的是自己區域的項目,擔負著使命而來。大專院校老師參加評審會,玩得好的一個月賺幾千上萬的專家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因此告誡自己:讓他過,場面要和諧,下次還叫我。評審會現場這一類專家的評審意見就是:嗯,挺好,沒意見。

類型三:領導型專家。這類專家此前應擔任過某局委一把手,說話官味十足。一開口就是:這個項目很好,能為縣里帶來多大多大的效益,能促使土地升值,帶動房地產發展,為我們縣里的經濟發展、財稅收入、老百姓就業帶來更多的機會。希望借助PPP的東風,把資金融過來,大干快上建設好這個項目。給您點32個 。在您眼里,PPP還是一種融資模式。

類型四:不要face型專家。這類專家五行缺德、六根不凈。眼里只有專家費。不惜通過任何方式卡住項目:“要想讓我簽字,可以,加評審費”。這類人是一定要逐出專家名單的。

blob.png

類型五:隔壁老王型專家。這類專家會認認真真審核報告,然后會議現場風輕云淡的拋出幾十個問題,把咨詢公司直接拍暈。業主紛紛感嘆點贊:這位是真專家,有水平。然后會后,這位專家主動送上名片,與業主和財政局耳語:這家咨詢公司水平不行,不要再給他們合作了,給我們合作吧。保證報告做的漂漂亮亮……

類型六:御用捧場專家。這類專家和咨詢公司已經牢牢建立了合作關系,只要這個咨詢公司的項目上會評審,這幾個專家百忙之中抽空到場,烘托氣氛,引導其他專家簽字。筆者經歷過一次評審會,組長由咨詢公司指定,評審的時候七個專家有四個專家對其報告深度、廣度、財務指標選擇等多處內容提出了質疑。項目經理小雞啄米似的點頭,表示回去要改。定性打分階段,這位內定的組長引導大家:我認為這個項目編制的很好,很完善,我帶頭打分,我每一項打95分,希望其他專家在我的標準上稍作浮動。

blob.png

后來偶然的機會,在查閱該地區專家庫名單時發現:這個內定的組長入庫單位就寫著這家匯報的咨詢公司名字。佩服佩服,社會社會。

blob.png

怪現狀之三:PPP項目論證會

筆者在全國范圍內參與了不少PPP項目的論證工作。一開始興致沖沖,后來慢慢就麻木了,以至于現在懶得參加評審工作了。筆者是個糾結的人:如果從嚴評審,提的問題多了,不受待見,一旦要是卡住了別人的項目,會被咨詢公司甚至地方政府覺得不近人情,列入專家黑名單,永不續用。如果隨大流,捧臭腳,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又過不了自己這一關。總結幾個奇葩的評審會以饗各位讀者。

blob.png

論證會1:遇到了一個濕地公園項目,咨詢服務方案慘不忍睹,諸位參會專家經過內部討論,決定不予通過,退回予以修改。這時,實施機構領導開始哭訴:這是書記負責的項目,書記已經托人看好了奠基的日子,我們現在都是倒排工期,每一步都不能耽誤,耽誤了我就職位就保不住了 5555555。還有這個項目也是我們今年年初在當地新聞聯播里給老百姓承諾的十大項目之一,如果不能按時開工怎么對得起老百姓。一個大男人哭得梨花帶雨,直接給專家組整懵了:報告問題繁多,專家對項目負責、對政府投資負責暫時不讓過會,還對不起老百姓了?!

blob.png

論證會2:評審某項目,會議一開場,咨詢公司就說:經研究決定讓某某某老師做專家組組長。其余幾個專家面面相覷。還有這種操作?組長是內定的?不是專家組自行推選的?果然會議開始,內定的組長開口定調子:這個報告我認為做的很好,很細致,很完善……呵呵,好吧,你們開心就好。

blob.png

論證會3:政府過度信任咨詢公司,專家交給咨詢公司推薦,結果咨詢公司找來一群專家朋友,捧個場,吹捧吹捧,拿錢走人。一個項目正常評審流程走下來3小時左右,而這樣的走過場式評審加上領導講話不過能拖到1個半小時。會后財政局PPP中心悄悄問某位專家,這項目做得真就這么好?專家連連點頭。

論證會4:改分計。物有所值定性評價,眾位專家打分結束。電腦一算,哎呀,79分,“不好看”。牽頭的財政部門領導招手:專家組組長,我們倆先看看……幾分鐘后,組長挨個專家私下耳語幾句,打分表返給專家、再收回。這下OK了,綜合得分92。集體出具評審意見,拿專家費走人。

blob.png

論證會5:咨詢公司、財政部門,希望借專家簽字背書獲得認可……好吧,其實更想免除自己的責任。除了物有所值定性評價打分表、專家意見表,同時還有財政承受能力論證專家意見表、實施方案專家意見表,你說是不是都得填、還得主要往好里填。咨詢公司和財政部門達成一致,反正專家費都付了,專家來都來了,我們多聽專家意見、請專家多多費心。

論證會6:評審某項目時,發現方案中設置的回報率高的令人咋舌。所有參會專家就這一點給實施機構、財政局、咨詢公司提了很多意見。實施機構的代表表示:這個項目我們已經和社會資本方簽了框架合作協議,已經開始施工了。現在只是走過程。希望各位專家予以配合。這下子炸了鍋了。專家紛紛表示拒絕評審和簽字。這時有位專家提出:你們不擔心信息公開后被質疑、被調查、被審計? 財政局代表問了一句:這些信息還要公開?我們縣里走個流程不就行了?這里要@一下財政部PPP中心,貴處的綜合信息平臺系統信息公開宣傳工作力度還需要加強呀。

blob.png

怪現狀之四:PPP咨詢公司

現在的咨詢公司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猶如黃河泛濫一發而不可收拾。因為門檻太低,結果PPP咨詢市場從藍海迅速轉化成紅海,價格也一落千丈。拿業務的渠道五花八門,靠關系的;給回扣的;低價中標等著讓中標社會資本方補貼的;有新開張,低價拿幾單練練手、積累業績經驗的;有從培訓或者其他行業轉過來的,給各地政府一個菜單,物有所值、財承、實施方案、采購文件、PPP合同每個幾萬塊,可單點、可套餐;也有提前先做完兩評一案上會評審完再進行咨詢機構采購,采購文件寫“服務期限:咨詢服務合同簽訂后2日內”等林林總總。

blob.png

政府選擇了一個所謂的業內知名的咨詢公司,可能就是當地的一個分公司或者一個掛靠的團隊而已。政府覺得我花了錢找你,你應該幫我把好關。對不起,接下來上映的是無間道大劇。咨詢公司兩頭吃,一邊賺政府的咨詢費,一邊和社會資本方眉來眼去,奸情滿滿。也許反過來想,咨詢公司兩頭吃完后項目還能落地,也算是好事。有些游擊隊式的咨詢團隊,一套模板打天下,拳打政府,腳踢社會資本方,弄得三敗俱傷。

筆者接觸到了很多咨詢公司都是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的項目經驗、溝通技巧,就是一個背包,一臺電腦,一個word模板,一個嵌套了計算公式的excel表,就開始為地方政府的幾個億、十幾億投資項目提供服務。不接觸金融機構,不去了解市場行情,不了解行業特質,不能量身定做,做出來的報告書生氣十足,不接地氣,完全不具備可落地性。更有甚者,借如今PPP信息公開,直接“借鑒”同行成果,明明是A省某市的PPP項目,實施方案里卻出現多處B省的內容;明明是醫院PPP項目,“兩評一方案”里竟多處有“本項目為旅游業項目”的表述;明明是市政道路PPP,實施方案風險分配竟有最低需求風險;各種令人頓覺時光與神經皆錯亂的奇葩情形。某省政府一般債券利率都到4.2%了,咨詢服務報告里折現率取值3.0%。項目論證會時項目經理一臉天真爛漫:我是幫政府省錢。這位同學,PPP咨詢不適合你,財政局預算科適合你,慢走不送。

有些項目的物有所值評價就搞笑了。VFM指數好像60%才及格似的,個別項目達到80%甚至超過90%,當政府都是窩囊廢、社會資本都是救世主了;也有不比PPP模式和政府模式的,而是比垃圾焚燒和衛生填埋的,好像人們不知道高鐵比汽車快一樣……

某些項目的財承這個“剎車片”也造得挺別致。財承要超過10%的線了,各種想辦法走基金預算的套路,將財政部給人大代表的答復“政府性基金預算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可用于PPP項目”這一句當成尚方寶劍,不看“符合政策”這一前提;某縣2015預算支出30億出頭,財承按過往五年年增18%測算合作期預算支出數,搞出了一顆“大衛星”,達到數千億的傳說(比該省全省當前金額都高),傳說還是個示范項目……最近報道某省級地方財政收入造假,那支出是不是同樣水分多多,以此為依據的財評可信度要不要趁著冬季來個“折上折”?

blob.png

怪現狀之五:平臺公司做社會資本方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財政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42號):(十三) 大力推動融資平臺公司與政府脫鉤,進行市場化改制,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對已經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市場化運營的,在其承擔的地方政府債務已納入政府財政預算、得到妥善處置并明確公告今后不再承擔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職能的前提下,可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當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通過與政府簽訂合同方式,明確責權利關系。

近期在PPP圈內,某國字開頭的政策性銀行在某省到處對接平臺公司,要求社會資本方按照國辦發[2015]42號文的要求,與政府脫鉤,然后在PPP項目里扮演社會資本方的角色,然后就對平臺公司授信,給予貸款。筆者近期評審了一個PPP項目,方案里隱隱約約看出來有平臺公司做社會資本方的可能性。結果采購工作結束后,印證了我的猜測。這時某行出來說:哎呀,我貴人多忘事,有個事忘了提前給您說了,要想得到我的授信并拿到錢,一定不能成立項目公司,我們要直接把錢給到平臺公司。于是PPP項目貸成了企業貸,成立項目公司后的風險隔離就沒有了。不由感嘆:城會玩!

blob.png

怪現狀之六:采購代理機構

目前圈子里的咨詢公司服務邊界多為兩評一案編制、市場測試、資格預審文件編制、采購文件編制、合同起草、協助談判等,多數社會資本方采購的工作交由采購代理機構負責。筆者在接觸了十幾家代理機構以后,不由感嘆:PPP如火如荼的開展了近4年了,你們這些代理機構的人都干啥去了?對PPP一無所知。政府的咨詢顧問提交過來的采購文件被采購代理機構改得面目全非,股權比例、社會資本方資格條件、采購標的完全和批復的實施方案中不一。關鍵是這個采購文件居然是專家論證會通過的、是專家論證會通過的、是專家論證會通過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2016年1月1日出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廢止部分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決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31號 】廢止了《招標代理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計價格[2002]1980號),現在某紅色革命老區省份的代理機構還在嚴格執行這個收費標準,果然市場經濟時代一切還是要向錢看。

blob.png

其實,還有一個機構需要燈光師過來一下:可研編制單位。項目是不是真可行,有待時間檢驗。比如全縣人口不到50萬的小縣,你可研通過一個1000噸/日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把當地人當成你一樣只制造垃圾不成?只為錢,啥事兒都點頭,可研報告任由政府甚至所謂潛在社會資本方揉搓,里面有多少貓膩,不好說、說不好、不說好。

怪現狀之七:中間人滿天飛

中間人,又稱:掮客,關系戶,皮條客。現在的PPP行業內,此類人無孔不入,遍布PPP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如蛆附骨。我有關系,可以幫你搞定政府,幫咨詢公司拿到PPP咨詢業務、幫社會資本方中標項目、幫設計單位搞定設計。回報嗎?咨詢類的業務給現金回扣,工程類的業務當然是切點工程了。

筆者多次被社會資本方邀請做項目投資(標)顧問,期間聊天時談到了認識貴公司張經理、王經理等人,然后正牌人員告訴筆者:那些人只是印著公司名片,打著公司旗號的中間人。他們不僅代表我們單位,還代表了N個其他公司,他們一般不走空,如果關系到位他們可以把一堆名片和企業簡介推到決策者的辦公桌前,讓領導欽點用哪個單位,他們就操作哪個單位中標。

blob.png

怪現狀之八:各種PPP微信公眾號

2018年1月5日,在某知名的微信群里,北京大學房地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陳仁科怒懟壹方城微信公眾號抄襲剽竊其研究成果,直指壹方城微信公眾號違規轉載,不附出處,不附作者,讓讀者誤認為這些文章是公眾號自己原創。

同一天,在眾多PPP微信群和筆者的朋友圈,一篇關于《PPP業務‘速凍’有銀行已全面暫停所有PPP融資業務》廣為傳播。有一些博眼球的公眾號轉發時,肆意篡改標題,將暫停夸大成停止,再寫一句:PPP將何去何從?一時間圈子里悲觀情緒蔓延,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blob.png

目前圈子里大量的PPP微信公眾號,良莠不齊,各有目的。有認真傳播PPP精神的,有推廣企業自身知名度的,不乏吸引眼球賺流量賺廣告費的。勞煩騰訊公司別光想著用《王者榮耀》這個游戲從小學生那里騙點錢,要想想如何對微信公眾號監管。我這里倒有一個主意:把PPP項目的績效考核引入對公眾號的考核。可用性考核:公眾號發表的文章如果有用就保留,如果只是標題黨、抄襲黨,建議直接X掉。

以上案例部分來自于筆者親身經歷,部分來源PPP同行分享。基于實際,適當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其實,PPP是系統工程、專業的精細活。每個人只看自己的,最后肯定出問題。再說“初心”,每個人初心都不同,相信心、不如相信完善的制度及規范執行來得靠譜。

哎,關于《PPP業務‘速凍’有銀行已全面暫停所有PPP融資業務》當天刷爆朋友圈,很多政府、社會資本方的朋友打電話來問,給我的電話整成了熱線。筆者一個手忙腳亂,放在桌邊的挨糞叉手機跌落地上,碎了。心疼自己0.01秒。麻煩那些不靠譜的微信公眾號給我眾籌換個手機吧。最好一次性付款,不要分期。不然你還要考慮折現率的問題。另外買手機的錢最好是自有資金,別去借錢買手機。

blob.png


來源:中國固廢網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中国性色在线视频 | 亚洲动漫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字幕乱码免费视频 | 亚洲中文欧美日韩日本 | 亚洲少妇AⅤ在线电 |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线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