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們是否還記得,兩年前,也即2016年9月,中國固廢網首發報道的云南鎮雄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要求5天內現金繳納1億元的建設履約保證金,當時,業內眾多資本方因此可能被拒之門外。此“聞所未聞”之項目,引發行業熱議,后住建部專門帶人前去進行了項目調研(詳情點擊:惡之花-云南鎮雄垃圾焚燒廠BOT索取億元現金保證金背后)。兩年后,該項目整裝再發,只是依然“好戲連連”。
項目兩年后重啟招標
兩年后,2018年8月29日,首次流標的鎮雄垃圾焚燒BOT項目重啟招標,邀請符合條件的單位參加投標。先了解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主要處理鎮雄縣城、赤水源鎮、芒部鎮、五德鎮、木卓鄉、尖山鄉等鄉鎮產生的生活垃圾。
項目擬一次性規劃,分兩期實施。近期(2018年-2019年)建設1×500噸/日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擬安裝1×500t/d垃圾焚燒爐排爐,并配套安裝1×9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規劃額定處理能力為500t/d,垃圾處理量能在400~600t/d范圍內連續穩定運行;遠期(2028年)建設1×500噸/日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擬安裝1×500t/d垃圾焚燒爐排爐,并配套安裝1×9MW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項目總體建設成后垃圾處理量能在800~1200t/d范圍內連續穩定運行。
本項目占地面積約70畝,項目估算總投資約2.5億元。根據近10年CPI指數平均增長率及近期工程項目估算總投資,遠期工程(2028年)項目估算總投資約為3.3億元。
本項目主要生產工藝流程為:垃圾車將城鄉生活垃圾運至廠內垃圾池,由抓斗將垃圾送入焚燒爐燃燒,燃燒產生的余熱在鍋爐中加熱給水,產生蒸汽進入蒸汽輪機做功,產生電力輸送至電網。為保證汽輪機故障或檢修期間垃圾焚燒爐的穩定運行,汽輪發電機組采用“機跟爐”的運行方式。
“頗有深意”?諸多條款值得關注
經歷了兩年的經驗,業內人士以為本次招標某些條款會有所改善,不想等來卻是諸多“頗有深意”的條款。中國固廢網梳理招標文件發現如下幾點值得關注,詳情如下圖:
1、設共管帳戶,要求中標人10日內轉入7616.1萬元項目資本金
招標文件的第9條,“為保證項目建設順利進行,中標人(或項目公司)須按要求在鎮雄縣當地商業銀行設立雙方共管帳戶,在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后10日內在該共管帳戶內轉入7,616.10萬元(近期工程總投資25,387.00萬元的30%)作為項目資本金,該資金專項用于中標人(或項目公司)按照《特許經營協議》開展本項目工作需支付的相關費用,不得挪作他用,否則招標人有權終止《特許經營協議》?!?/span>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資深人士表示:要求中標人10天繳納7616.1萬(總投資的1/3)作為項目啟動資金,打進共管賬戶,資本金共管沒依據,提前打進比較罕見。一般項目啟動資本金都是跟隨項目手續辦理的程度逐步增資,真正到項目公司成立后,項目實施動工的時候才需要設立啟動資金,而鎮雄垃圾焚燒項目提前設立并不多見,且存在風險。
他繼續解釋:由于項目公司承擔大部分前期立項工作,7616.1萬的啟動資金放入共管賬戶,萬一前期手續不全(如焚燒項目鄰避效應下環評不好過等),項目無法做下去,這筆錢很有可能被套死。
2、運營前兩年,要求中標企業免收任何垃圾處理費
此外,還有第11條,其中明確寫到,“項目近期工程建設完成后投入商業運營前二年,中標人(或項目公司)免收政府的任何生活垃圾處置費;從第三年開始,鎮雄縣人民政府開始按中標價向中標人(或項目公司)支付生活垃圾處置費,每季度結算一次?!?/span>
對此,某設計院總工告訴中國固廢網:兩年不收取垃圾處理費,對企業來說損失不少。粗略估算,鎮雄500噸/天的垃圾焚燒廠,1年處理18萬噸垃圾,若按照61元/噸限價補貼,1年損失1098萬元,2年損失2000多萬,再加上企業要興建紅線外配套設施,還要承擔各種風險,61元/噸的限制價并不劃算。
此外,中標企業還有可能承擔垃圾收取不夠,項目不能滿負荷運行風險。據E20根據公開信息發現,2016年鎮雄人口162萬人,城鎮化率25%,城鎮人口不足42萬人,垃圾焚燒項目要達到處置規模,必須需協調縣城及周邊鎮集中收運,因此是否建立有效的縣鎮生活垃圾收運體系也是本項目實施的一個重要風險因素。
結合資本金共管和2年無補貼費這兩點,一位經常跑招投標的資深人士周先生表示:按照這樣的條件,此項目政府是妥妥的大贏家,啟動資金提前打入共管賬戶,建設期至少1年半,運營期前2年也不支付垃圾補貼費,相當于至少前4年,這屆政府一分錢不出還要對企業的資金進行監管,難免有空手套白狼之嫌。
周先生繼續補充:從運營期的第三年才支付補貼費,這期間還要擔憂領導們換屆了,新上任的領導是否會要求企業再象征性的免個半年一年的垃圾處理費,這哪是政府和社會資本方雙方相互履約的協議,完全是不對等條約。
3. 最高限價61.73元/噸
招標條款第11條還提出,本項目生活垃圾處置費最高限價為61.73元/噸,各投標人的報價不得超出該項最高限價,最終以實際中標價為準。
據周先生透露,該項目招標前已經跟某設計院做了可行性研究報告,垃圾處理補貼費是75元/噸,至于后來啟動招標時如何將補貼費降到61.73元/噸,還設置最高限價就不得而知了,或許跟當地經濟財力有關。
上述設計院總工繼續補充:如果不封頂,沒有最高限價,即使前期立項、比如征地、動遷或者建配套設施,中標企業花上一筆錢也無妨,后期通過與政府商議,增加處理費的補貼,這些錢都是可以計算出來,關鍵是被61.73元/噸的價格封頂蓋帽了。
除此之外,這位總工還擔憂,目前只看到招標公告,沒有看到具體的罰款和配套文件。對企業來說還是有不少風險,比如項目建設期,可能會有一些規定:工期每拖延1天罰多少,延遲多少天提取不了建設保函甚至取消協議,尤其是一些財力有限的鄉鎮地區,很可能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除此之外,采訪中不少人士表示,除了上述情況外,社會資本方在特許經營承擔所有政策風險(征收征用外),也可能是坑。政策風險非社會資本所能控制,按理由政府承擔(本級政府相關政策)或雙方共擔(國家及上級政府政策)。
那么問題來了,建設期提前打入啟動資金,運營期2年又不給補貼費,又設置最高限價,靠后期的發電收入和少量的補貼費能收回成本嗎?歡迎各位網友留言探討,同時關于項目的后續進展,中國固廢網將繼續跟蹤。
附精選留言:
| 亚洲激情小视频在线看 | 页面升级亚洲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 亚欧日韩欧美一区 | 制服丝袜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