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然面臨生態環境系統脆弱、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繁重、生態產品保護價值提升機制有待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能力有待提高、生態產品價值提升的意識有待增強等問題。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生態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提升生態產品價值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在增強農業產品、工業產品和服務產品供給能力的同時,也需不斷提升生態產品的供給能力。
云南省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取得良好成效
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生態文明思想,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離不開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云南省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成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戰略定位,以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為目標,把實現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人人都是綠水青山的建設者和受益者,著力構建生態產業體系,加快培育生態產業,努力積淀提升生態產品價值,有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
(一)持續深入保護綠水青山
云南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進落實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決定,實施七彩云南保護行動,作出建設“森林云南”“中國最美麗省份”等決策部署,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不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工作,實現全省16個州(市)、129個縣(市、區)生態創建全覆蓋,累計建成4個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2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10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85個國家級生態鄉鎮、3個國家級生態村,普洱市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通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全省綠水青山得到良好保護。
(二)著力加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保護
云南省緊緊圍繞“山水林田湖草”這一生命共同體制定系列保護政策措施,著力推進生物多樣性和山水林田湖草的保護。出臺十余項規劃與法規,把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治軌道。實施“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發布《2010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云南行動騰沖綱領》《麗江宣言》《西雙版納約定》,出臺《滇西北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綱要(2008—2020年)》,使生物多樣性保護范圍覆蓋全省。在全國率先制定《云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使生物多樣性保護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實施《云南省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管理辦法》《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森林資源保護條例》等省、州市、縣區三級相關林業管理條例和森林資源保護條例,不斷提高森林覆蓋率和林木質量。
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連續3年實現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提前實現農業農村部《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目標。成立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綜合防治領導小組,全面建立河(湖)長制,每個湖泊都制定了一個法規并強化執法和監督,實行最嚴格的水環境保護制度,高位推動九大高原湖泊治理工作,云南省江河湖泊水質穩定好轉。通過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全面實施系列重點工程,強化污染防治和節能減排。
(三)切實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入力度
云南省緊緊圍繞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總要求,不斷加大生態環境保護與開發投入力度,努力創造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全省生態環保資金投入已覆蓋重點環保工作、環境保護重大戰略及政策研究、“十三五”規劃編制及“四規合一”試點、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及宣傳教育、污染治理及減排工程示范、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基礎調查研究及環保產業等領域,并結合生態環境情況,持續加大對九大高原湖泊、生物多樣性、土壤重金屬等領域保護治理的資金投入。2013—2017年,全省節能環保支出累計完成678億元,年均增長14.4%。2018年,僅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治理就規劃項目374項,總投資近590億元。
(四)大力構建生態產品價值提升機制
云南省積極構建生態產品積累機制,持續開展國家公園建設工作,截至2018年,全省國家公園體系基本建立,并規劃建設了13個國家公園。健全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爭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支持,開展跨區域生態補償試點等工作。建立生態產品質量考評機制,在全國率先對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工作進行嚴格規范,每年對全省129個縣(市、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進行統一量化考核,促進全省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探索建立碳排放交易和林業碳匯機制,實行林業碳匯試點,實施“森林多重效益項目”,在全國率先開展省級層面的自然保護區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探索建立“云南省生態文明建設與低碳發展中心”等。這一系列機制的構建,為創造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云南省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舉措,天藍水凈山綠氣清的云南魅力更加凸顯,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公共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云南已成為國內外游客向往的健康生活目的地,良好生態正源源不斷創造出巨大綜合效益。
云南環境空氣質量優良。2018年,云南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例為98.90%,居全國第1位;全省區域環境質量好或較好的比例高出全國11.2個百分點,全省18個主要城市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0%以上。
云南江河湖泊水質好。通過持續治理,2018年,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撫仙湖、瀘沽湖水質Ⅰ類,陽宗海水質Ⅱ類,洱海水質Ⅲ類以上,程海、滇池外海和草海、杞麓湖、星云湖、異龍湖的水質持續好轉。云南境內六大水系(金沙江、珠江、瀾滄江、怒江、紅河、伊洛瓦底江)水質符合地表Ⅰ—Ⅲ類標準的總量達85%,比全國高出近20個百分點。全省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全省主要河流出境跨界斷面水質全部達標。
云南森林質量明顯提升。截至2018年底,云南森林覆蓋率從歷史最低時期的22.57%上升至59.7%,森林蓄積量從“十二五”的16.37億立方米增長到19.3億立方米,森林蓄積和森林覆蓋率實現雙增長。全省林地面積3.91億畝,占云南國土面積的68%,占全國林業面積的8.5%;森林面積3.43億畝、占全國的11.7%;是全國平均數的2.76倍。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時,云南省森林總量和質量將持續提高,森林覆蓋率達61%以上,森林蓄積量達20.35億立方米以上,濕地保護率提高到52%以上,草原得到有效保護,森林年生態服務價值達1.8萬億元以上,林業行業總產值超過2800億元,林農從林業中獲得的人均年收入達3000元以上。
云南依托良好生態,在生態農業、生態旅游、綠色能源、生態文化等不同領域源源不斷創造了巨大綜合效益。如在生態旅游方面,2018年,共接待海內外游客6.88億人次,同比增長20%,實現旅游業總收入8991億元,同比增長30%。在發展綠色能源方面,綠色能源裝機比重達84%,一批水電鋁材、水電硅材、純電動汽車項目落地開工建設。通過打造世界一流的“綠色能源牌”“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不斷推動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總體來看,云南省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然面臨生態環境系統脆弱、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繁重、生態產品保護價值提升機制有待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能力有待提高、生態產品價值提升的意識有待增強等問題。
云南省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點工作思路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云南省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的指示要求,堅持追求綠色發展繁榮,重點從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能源革命和低碳消費、發展數字環保打造高端生態產業集群、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等方面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造和提升生態產品價值,發揮良好生態的巨大綜合效益,不斷推進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堅持追求綠色發展繁榮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云南省追求綠色發展繁榮的根本遵循。云南省將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刻認識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大力推廣一批典型示范案例,不斷把思想行動和發展理念自覺統一到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來,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守護好綠水青山,依托良好生態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綠色發展繁榮。
(二)大力推進中國最美麗省份建設
云南省關于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決定,是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文明思想的戰略部署。云南省將圍繞努力建成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建設中國最美麗省份的戰略定位,以“生態美、環境美、城市美、鄉村美、山水美”為目標,按照“最高標準、最嚴制度、最硬執法、最實舉措、最佳環境”要求,全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和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全面解決好環境污染問題。堅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打造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服務業。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著力發展壯大環境友好型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以生態文明城市試點以及創建國家級生態保護區、國家級綠色經濟試驗示范區為抓手,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爭取更多生態項目建設和資金扶持,提升生態產品更大價值,創造更大綜合效益。
(三)持續優化國土空間布局
云南省將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切實優化國土空間布局,不斷創造提升生態產品價值。認真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劃定的國土空間功能定位,以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為基礎,加強與新型城鎮化、城鎮體系、生態環境等相關規劃和環境功能區劃的協調銜接,引導人口和產業向資源環境承載力較強的區域集聚。堅持保護優先,建設用地安排避讓優質耕地、優質園地、優質林地,嚴格保護水流、湖泊濕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等自然生態空間用地,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用地空間。合理調整產業用地結構,保障水利、交通、能源、通信、國防等重點基礎設施用地,優先安排社會民生、脫貧攻堅,以及國家和省級扶持產業的發展用地,嚴禁為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安排用地,確保優先為發展生態產品提供必要的國土空間。
(四)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和低碳消費
推進能源革命和低碳消費是堅持綠色發展、創造提升生態產品價值的重要途徑。云南省將針對“棄水”“棄電”和資源耗費嚴重等問題,加快推進能源革命,倡導低碳消費和綠色消費,加快推進綠色轉型發展。結合云南實際情況,持續貫徹落實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深入推進實施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積極加強技術創新,推廣先進高效節能技術和先進能源技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五)加快推進數字環保建設打造高端生態產業集群
推進數字環保系統建設,有利于強化生態環境資源高效保護利用。著力打造生態環境數字平臺,建立集大數據、物聯網為一體的全域生態信息監測系統,加強對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態環境系統的監測,不斷加強全省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飲用水水源區、地表水水源河流、地表水源區湖庫和森林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生態環境的監管保護。
云南將充分發揮良好生態優勢,著力引進一大批符合綠色發展要求的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落戶生態環境優美、氣候宜人、交通便利的州市縣區,用最好的生態空間和地理區位吸引聚集高層次人才到云南創新創業,吸引國內外休閑度假的高端游客到云南康養休閑度假,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堅持開放型、創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綠色化要求,著力發展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物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食品與消費品制造等八個重點產業,持續打造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牌”“綠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全力發展高端生態產業集群,依托良好生態源源不斷創造巨大綜合效益,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六)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云南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西南生態安全屏障,讓云嶺大地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努力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下一步,將積極與國家有關部委銜接,爭取把云南更多地區納入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名錄,爭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傾斜政策支持,逐年加大中央財政對云南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加快推進云南跨區域生態補償試點工作,在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允許范圍內,制定完善符合云南省情況的跨區域生態補償實施細則,加強跨區域部門間的聯動和合作,不斷完善國家轉移支付地方配套政策體系,制定落實省、州市、縣區各級轉移支付配套政策,使轉移支付資金層層有保障,確保云南良好生態永續發展,更快更好實現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
| 中文字幕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婷婷国产天堂久久综合五月 |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首页 | 日本中文字幕久久网站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