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霸王級”寒潮一路南下侵襲我國大部地區。當大多數人選擇躲在屋子里取暖、喝茶時,在寒風和暴雪中,普通的環衛工人們,或彎腰清掃垃圾或揮鍬清除積雪……不顧嚴寒堅守在一線保障群眾生活。
城市干凈了,心里就暖了
凌晨4時,用一個透明的塑料袋裝上一天的白米飯,再拿上一棵白菜,戴好帽子,系好圍巾,貴州省貴陽市云巖區環境衛生管理站環衛工人李群英就從出租屋出門了。太早了還沒有公交車,晚上下班的時候公交已停運,李群英每天只好走路上下班。
花了半個多小時,李群英走到云巖區北京路的環衛工人休息室,這是專為環衛工人準備的。休息室里有一個爐子,她熟練地捅火、加煤,“這幾天實在太冷了。休息時可以進來暖和一下,熱熱飯菜。”
穿上制服,戴上手套,拿上掃帚和鏟子,李群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貴陽還算好的,已經好多年沒下過大雪了,即使下雪也積不起來,不然還要來得更早。”
和李群英一起負責北京路片區的環衛工人有十幾個人,都來自貴州省的偏遠農村。在貴陽沒有房子,都租房住。來自大方縣的劉阿姨做了6年的環衛工人,“不管天晴下雨,都要上路清掃。”她一邊說一邊打掃著。
李群英說,辛苦倒是不怕,最怕的還是駕駛員開車的時候從車窗扔垃圾。“哪怕只有一張小紙片扔到路上,也必須去清掃。我們得躲著過往車輛,但司機不一定注意到我們。”
提到春節,李群英說,貴陽市的環衛工人基本一周只能休息一天,沒有其他假期。有時候除夕都在加班清掃。“丈夫孩子還能到這邊來一起過年,老人年紀大,不可能過來。我們這個清掃小隊里最長的已經有20多年沒回老家過年了。”
“既然選了這一行,就要熱愛這一行。我們辛苦一點兒,但看到城市干干凈凈的,心里就覺得很高興、很溫暖。”來自習水縣的黃阿姨說道。
穿了防寒衣物,還是被凍僵了
依然是凌晨4時,河北省邢臺市環衛工人王鳳英騎著自行車準時趕到工作地點。盡管她身穿厚厚的棉服,戴著棉帽子、棉手套,但臉仍被凍得通紅。寒風中,她剛把垃圾掃成一堆,又被刮得七零八落,只得頂著風重新掃。3個小時后,她把7000平方米的責任區打掃一遍后,路上行人漸漸多起來。王鳳英說,一上午,手已經凍得有些麻木,鼻子也有些腫脹。
“為應對寒流,單位給一線清掃工人配發了棉帽子、棉手套、棉服和棉膠鞋,每天煮兩次紅糖姜水送到清掃現場。”王鳳英所在清掃隊的隊長白迎香說。保定市區多家愛心驛站則準備了熱水、感冒藥、姜湯、防凍膏、護手霜等物品,邀請周圍環衛工人進店休息,讓他們在屋中取取暖、歇歇腳。
加班加點也沒啥,城市是大家的
一身橘色的工作服讓浙江省杭州市環衛工人王永林在白茫茫的西湖邊頗為扎眼。他的工作是負責“斷橋殘雪”到“平湖秋月”之間的路面衛生,一手拿著個拾物鉗,一路“明察秋毫”。“每天不知道要走多少個來回。”王永林說,今年過年也要在杭州過了,“這里沒有人值班可不行。”
在杭州市彌陀寺路與體育場路交叉口,西湖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鄭杭民正與其他同事換上橘色工作服,準備將一車防滑草墊運到指定地點進行鋪設,他們還隨身攜帶了長竹竿,用來打落樹枝上的積雪。“如果大雪繼續下,我們得繼續干,估計要到晚上九十點吧!這沒啥,因為這座城市是大家的。”鄭杭民說。
在寒潮中,各地堅守在一線的環衛工人用行動和話語,溫暖了城市,捂暖了人心。此時,奮戰在風雪中環衛工人,才是最可愛、最可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