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城市治理、城市升級、“創文”等工作的深入推進,佛山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隨著城市化的推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垃圾管理問題日益顯現,建筑渣土管理和渣土運輸車輛技術規范方面缺乏具體的地方法規。泥頭車交通安全不容忽視、各類建筑垃圾偷排偷倒直接影響生態環境,建筑渣土管理和渣土運輸車輛技術規范亟須具體的地方法規。
為解決上述問題,佛山市住建管理局在借鑒其他城市先進經驗及征求有關部門和公眾意見的基礎上,修訂了《佛山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于7月1日起實施。《管理辦法》通過建立建筑垃圾信息管理平臺、突出科技化管理;實行建筑垃圾處置許可、加強源頭管理。同時明確將大力推進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將促進佛山建筑垃圾管理行業健康持續發展。
“每一輛運輸車的行駛路線是設定好的,一旦偏離路線,首先會有語音提示,如果繼續偏離,系統則會通過自動減速、鎖車等方式來對車輛控制。此外,如果司機想把垃圾中途偷偷排放,車廂舉升按鈕是失效的。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實現了對建筑垃圾從出土、運輸到消納的全程監控。”佛山市住建管理局行政執法科科長曹翌晨介紹說。據了解,建筑垃圾處置綜合信息平臺是實現佛山建筑垃圾科學管理的重要抓手,除了控制運輸車輛,還可以進行運輸資質申報、視頻監控工地車輛出入口等,具有審批、監督、管理等多功能,而交警、城管部門對運輸車輛的違規處罰也將信息共享至該平臺,違規行為也將作為誠信考核標準。平臺目前正在試運行階段。
修訂版的《管理辦法》明確建筑垃圾運輸企業要有不少于20輛的專業運輸車,杜絕“野雞車”運輸。同時建設單位或施工單位及運輸單位需向城管部門申請《佛山市建筑垃圾處置證》,包含“兩證一卡一準入”,其中運輸證有效期一年,到期后要重新對運輸車輛進行“年檢”后再發證。
據曹翌晨介紹,我市目前正在加快建筑垃圾運輸車的標準化。根據去年規劃,從2020年1月1日開始,佛山將全市應用新型專業建筑垃圾運輸車,但目前實際的要求是2018年7月1日禪城、南海、高明、順德北部(樂從、陳村、北滘)全面推行,佛山其他地區從2018年9月1日全面使用新車,較計劃提前了一年多。“新型運輸車都是國五排放標準,配備智能系統,密閉性好,能有效減少尾氣排放顆粒物污染、降低交事故發生率,同時能改善市容環境。而且用本地新型車淘汰異地舊式渣土車,能增加佛山本地的貨運運力。”佛山市建筑廢棄物處置協會秘書長潘艷燕說。
同時,建筑垃圾的消納也是行業管理的重頭。曹翌晨表示,目前佛山應用的是臨時消納場,而未來將向建設垃圾綜合利用場方向發展,這也是新辦法中著重修改的部分。“市政府已經將綜合利用場、消納場建設納入城鄉總體規劃,鼓勵社會投資建設和經營。”據了解,由于建筑垃圾主料大多是泥漿石塊,可再利用生產建筑材料,例如城市道路、河道、公園等的地面鋪設都可以使用這類產品。《管理辦法》明確這類企業將獲增值退稅等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