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歷史 清空記錄
分享到
“十四五”時期垃圾分類的機遇與展望
環衛在線新聞組 瀏覽

近日,以“展望垃圾分類新時代,共創中國環衛新發展”為主題的2020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年會暨2020中國環衛博覽會在北京舉辦。年會對過去一年中國環衛行業進行回顧,分析產業格局,展望未來發展,與會代表和專家就環衛管理體制的改革與監管、垃圾分類的系統建設、清掃保潔與清潔服務、行業未來可能遇到的挑戰等熱點問題進行了分享和研討。


新時代 新機遇 新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黨和國家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期各項事業發展的宏偉藍圖,明確了發展的目標和路徑,強調推行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體現了對垃圾處理所處新階段、面臨新任務的準確判斷。


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帶動下,環衛行業頂層設計、體制機制日益完善,設施設備加快建設,管理水平持續提升,科技創新也在不斷進步。從某種程度上講,環衛行業已經來到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舞臺中央。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認為,垃圾分類、無廢城市、禁止洋垃圾入境、減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等,包括禁止餐飲浪費行為,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這一系列戰略是一個組合拳,共同構成了推動環衛行業升級發展的一個宏大背景。過去40年,我國的環衛事業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為再上一個臺階打好了良好的基礎,離開了這樣的基礎,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我國現在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問題基本得到解決。在這樣的背景下,提出要轉型升級,是由于傳統模式的潛力已經沒有了,必須要有新的突破,更多要往內涵式的發展上去下功夫。


環衛產業下一步會如何?中環潔環境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黎媛表示,從內力來說垃圾分類會帶動全產業鏈升級。從外力來說,目前城鎮化的規模在增長,中國未來十年城鎮化還有20%的增長空間,這將會驅動整個城鄉的垃圾分類。市場化的占比方面,從2018年垃圾分類“熱潮”開始,2019年已經實現年增長10%,2019年環衛市場化率達到41%,2025年可能會達到80%。新時期遇到新的機遇,環衛事業也有了更大的發展潛力,環衛企業也有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打造上下游一體化產業鏈


我國環衛行業的設施設備水平、科研技術水平、行業人員從業素質均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特別是以焚燒為代表的一大批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和裝備,已經發展到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階段。目前,絕大多數焚燒發電廠都能夠實現安全穩定運行,持續保持達標排放,特別是2014年以后投入運行的焚燒廠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垃圾處理的設施和處理水平正在發生由粗到細的深刻轉變。


據上海康恒環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焦學軍介紹,2018年中國垃圾發電項目有387座、2019年有492座,預計到2020年年底將達到580座。規模上,如上海的單爐已經超過了日本單廠的規模,我國的垃圾發電廠的數量已經超過全歐洲,焚燒廠具有兜底功能,垃圾分類新形勢下還是離不開焚燒的。在“十四五”時期,中國垃圾發電的項目可能會達到900座左右,垃圾處理總規模介于每日80~100萬噸,流化床改建為爐排爐,是必然趨勢。


在堅持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背景下,深圳市能源環保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倬舸認為,垃圾焚燒產業必須利用市場化特點,通過產業市場引導產業閉環。如今,垃圾焚燒發電走到了去補貼的時代,固體廢物處理必須創新商業模式,打造上下游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一攬子的協同。

1.jpg


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應穩步推進


9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標志著我國生活垃圾分類和生活垃圾處理方面法律制度體系基本形成。該法明確規定,應當按照產生者付費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生活垃圾處理費收多少,如何收,一時成為社會議論的熱點。


華中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陳海濱表示,要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污染問題,必須大幅度增加相應的資金投入。單靠政府撥款不能解決當前普遍存在的資金匱乏問題,實施垃圾處理收費是多種“社會化”模式中最穩定、最可靠的融資渠道,是各級政府實現垃圾污染治理目標的必要條件與基本保證。推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難點是“收繳率低”“收費成本高”,解決問題的關鍵是采用合理、可行、高效的收繳辦法。實踐證明,借助成熟的自來水收費平臺收繳生活垃圾處理費是切實可行的。一些城市采用“水消費系數法”隨水征收垃圾處理費,從根本上解決了當前垃圾收費工作中的主要問題——提高收繳率、降低收費成本。各地推行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應本著“因地制宜,穩步推進”的原則,根據當地社會經濟具體條件和發展需求,制定合理收費標準和可行計征方法,不宜“一刀切”,也不必追求一步到位。


科技創新引領智能化升級


環衛疊加科技會怎么樣,二者如何結合?蘇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薛超說,許多環衛設施已經開始云端化了,云端化的前提是智能化,通過技術的發展,現在很多設施已經實現了智能化,數據已經到達云端,很多作業可以在云端指揮。未來環衛行業智能化升級有三個方向,第一個是環衛基因庫,基因決定了每個人的外形、身高、性格。第二個是機器換人,這個行業更有必要通過機器把人員的工作釋放出來。第三個是收費革新,未來環衛的模式一定是付費的,數據能提供的是讓付費有依據,讓付費可以溯源。


科技讓城市環境衛生治理更簡單,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環衛不再依靠人工,行業與時俱進,依托技術的發展,特別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平臺,都為全行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盈峰中聯環境副總裁方國浩表示,智慧環衛時代已經來臨,智慧環衛就是設備的智能化、管理的智慧化。單一設備智能化需要設備間互相的協同,單一設備智能化主要講的是無人駕駛,智能識別,精準作業,設備間的智能化,講的是功能互補。


探索共建共享共治格局


目前,在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85%,地級以上城市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向更大范圍、更深程度持續推進。


結合北京市的探索與實踐,北京市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專家組組長馮文認為,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重點在于推動全社會治理,促進習慣養成,垃圾分類是一項長期艱巨的社會工程,需要政府、單位、企業、居民等利益相關者的深度協同形成治理合力,推動垃圾分類從行業管理向社會治理轉變。地方各級黨委應把垃圾分類納入地區黨建工作重要內容。社區基層垃圾分類可以采用三個原則,一是以居民為中心,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充分發揮居民在垃圾分類中的主動性、創造性。二是管理與服務,通過人性化的服務帶動精細化的管理。三是作為社會治理系統的基本單元,社區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微觀細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區類型和特點,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治理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居民安居樂業的要求,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的要求也存在較大差距,通過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有利于探索共建共享共治的格局。


廣州市以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為抓手,構建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據介紹,廣州實施社區垃圾分類3階段、12步工作法,1614個社區全部建立聯席會議制度,23萬在職黨員回社區參與垃圾分類。借助樓長、志愿者入戶等機制,廣州大部分社區已經建立起直達家庭的垃圾分類宣傳渠道。這些渠道聯動基層黨員、志愿者、居民廣泛參與,讓垃圾分類工作深入人心,推動垃圾分類長效自治管理機制的形成。廣州以全鏈條提升、全方位覆蓋、全社會參與的工作理念,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發展,下一階段將加強全過程監管,確保生活垃圾真正得到無害化處理,全力打造垃圾分類樣板城市。

相關閱讀
關于我們| 會員服務| 法律聲明| 網站地圖| 聯系我們| 意見反饋
環衛在線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2 360hw.cn ,All Rights Reserved . 本站發布的所有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詳見《知識產權聲明》。
滬ICP備19018799號-5、滬公網安備 11010502031237號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中出,国产精品福利成人午夜精品视频,91福利网在线观看,亚洲另类无码专区国内精品
伊人久久亚洲综合影院首页 | 亚洲一线高清在线视频 | 香蕉亚洲国产自在自线 | 日本国产精品网色 | 亚洲日本欧美在线不卡黑配白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