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日報》上的一篇評論文章,關于中國公廁之臟、之臭,招致WTO(世界廁所組織)的批評。痛定思痛下,中國在2015年啟動了“廁所革命”,冀望提升中國環境衛生狀況,改善農村環境,并履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計劃中對使用清潔水資源的承諾。
到了2020年,中國的“廁所革命”已經進入第二個“三年戰役”。今年,中央財政拿出一百多個億,支持農村廁所革命整村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整縣推進。
之所以要將“廁所革命”上升至國家層面,是因為積習實在難改,現階段,廁所臟、亂、差、少、偏的情況在我國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廁所問題距離人民群眾的要求仍有差距。
而與我們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在上世紀80年代開始“廁所革命”,如今,日本的廁所已經成為其國家的一塊“招牌”。凡是去過日本的,或是對日本的廁所文化有所了解的人,無不驚嘆于它那“令人發指”的潔凈程度和人性化的設計細節。
可以說,日本的廁所如果排名世界第二,那么幾乎沒有哪個國家敢排第一。
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家之長以厚己。中國環衛在線網歸納總結了日本公共廁所發展和管理上的先進之處,希望能找出值得借鑒之處。
一、細節成就完美,體驗人性化與智能化的精心設計
日本是一個講究小而精致的國度,對土地資源的利用更是有著嚴格而精心的規劃。但日本公廁卻幾乎都是寬敞明亮,毫無逼仄的空間感。體貼入微的細節、人性化十足的服務以及綠色智能的理念是日本公廁讓眾多使用者難忘的原因。
1.衛生嚴格,干凈整潔
現階段,坐便式的抽水馬桶在公廁中普及度越來越高,但它也有明顯的缺點——不太衛生。因此,日本人對墊圈衛生十分在意。除打掃者對墊圈細心消毒之外,很多廁所還備有揮發性很強的消毒液,用紙擦在墊圈上,可很快殺死病毒和細菌;許多公廁配有紙墊,成摞地掛在墻壁上,撕一張放在墊圈上,用完可以沖到下水道。
2.方便實用,急人所急
日本從來不會出現找不到廁所的情況,哪怕是街邊的便利店也會提供給路人上廁所的方便。廁紙、消毒劑、洗手液、烘手機、扶手、掛衣鉤等都是基本配備,為避免沒有及時更換廁紙給上廁所的人不必要的麻煩,備用的廁紙也是廁所基本配置之一,當然,更高級的就是裝呼叫鈴,遇到沒紙這種不幸的情況,可以直接按鈴聯系管理人員送來。
3.極具人性化的智能設計
日本公廁里隨處可見“音姬”,這是一種可以模擬流水聲,用來掩蓋如廁聲音的電子裝置,緩解人們上廁所的尷尬。這么人性化的設計誕生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如今,它已是日本公廁的標配。
日本的公廁大都設有“緊急呼救”功能,專為行動不便的老人、帶孩子的人、殘障人士等提供便利的服務。這種廁所有寬敞的推拉門,會設置無障礙扶手,扶手的高度、距離都經科學計算而設計,方便使用者起身。公廁中的高科技設備也成為吸引游客的亮點,如加熱坐墊、自動除臭坐便器等,讓如廁成為了一種享受。
日本的公廁對女性還有諸多貼心設計。例如可折疊的嬰兒座椅、換衣臺和尿布更換臺,公廁一般都配有獨立化妝間,與洗手臺分開,女性可以在里面休息、化妝,所以廁所在日本被稱為“化妝室”,不僅僅為了“方便”,還有休息放松的功能。
日本公廁在功能上的開發、設計上的創新,細節中處處流露出的智慧與細膩,給人帶來了獨特的感受,讓使用者倍覺親切舒適。在細節上用心,在功能使用上全方位考慮各種人群的需要,日本公廁的良心設計讓人忍不住贊嘆。
二、完善監督與鼓勵政策,高品質公廁成日本文化招牌
二戰后,日本許多公共服務設施隨著經濟發展得到改善,公廁衛生卻長期被忽視,環境并不能讓人滿意。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日本人的生活逐漸富裕,他們對公共設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廁革命”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1985年,日本廁所協會成立,提出“創造廁所文化”的口號,把每年的11月10日定為“日本廁所日”。日本廁所協會每年還會舉行一次廁所專題討論會,并進行“十佳公廁”評選活動,用來表彰那些廁所界的良心作品,鼓勵各地公廁不斷提升功能、優化使用感,以督促整個廁所行業向前發展。
如今,日本公廁獨特的設計已使其成為特色觀光景點。日本政府專門設立了“日本廁所大獎”,選出最具特色的廁所,向游客展示展示日本高質量的廁所生活,促進日本廁所水平。各地政府積極抓住這一文化契機,推出了一些列戰略。
例如,觀光大縣群馬縣政府就曾確立了“廁所品牌化”戰略,設立了認證標準,在服務體驗上力求最佳;加大了對觀光地公共廁所的整建力度,千葉縣政府從2009年開始給參與這項事業的市、町、村政府發放補助,對增添了馬桶式廁所與無障礙廁所的給予特殊獎勵,2014年度起對參與這項事業的民間企業也發放了津貼;和歌山縣政府掀起了“誠心服務廁所大作戰”,整頓了全縣的車站、海水浴場等公共廁所。
除了不斷優化公廁的內部結構,提升游客使用感,在許多地方,日本公廁的設計還會充分考慮其與街區景觀、當地文化傳統的匹配度,廁所的建筑風格會與周邊建筑保持高度一致。近年來,日本政府逐步把和廁所革命和旅游業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也正是因為長期以來政府的重視和民眾的支持,使得日本公廁不斷完善,在功能和環境上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受到了全世界游客的廣泛好評。
日本實行的是居民和行政部門共同管理公廁。比如,日本熊本縣合志町的公廁將清潔和管理的任務攤給了居民。在行政部門和居民達成一致的選址意見將廁所建起來后,行政部門就不管了。居民們按照日本式住宅“脫鞋上廁”的方式,也脫掉鞋子之后才進公廁。所以公廁會保持得特別干凈。
日本政府對于公廁的監督與激勵機制反映出國家對于公共衛生的重視,“公廁革命”延續至今,“創造廁所文化”已不僅是一句口號,各類政策在日本大大小小的城市落實推廣,同時,國民的清潔理念也使得他們自覺地承擔起維護起公廁建設的社會責任,并以此為豪。
三、獨特的“廁神”文化,廁所教育深入人心
我國長期以來都缺失了廁所文化的教育。因為廁所是個禁忌話題,是臟和不潔的代表,所以能遠離就盡量遠離。但在日本,人們對廁所有著不一樣的理解。在一直以來的文化認知中,他們認為廁所是神圣的的地方,廁所不僅是為了“方便”,還是供奉廁神之地,這是日本傳統的民間信仰。日本人像信仰神話里的人物一樣敬仰廁神,相信廁神的存在。
長輩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給孩子灌輸廁神信仰。教育孩子廁神能保佑家人平安,所以廁所必須得打掃干凈。日本一些地方還認為,女性如果干干凈凈地打掃廁所,就能受到廁神的恩惠,生出的小孩子就會很漂亮。
如今,在日本的某些地區,還流行著主婦把蛋糕放到馬桶面前,供奉廁神,祈求平安的習俗,又或是在每年特定的日子里,點燃一炷香放到廁所;同時,廁所還和生育相關,廁神也是“產神”,廁所的屋檐下也作為是胎盤的埋葬地而存在,新出生的嬰兒也要參拜廁神。
在日本,從小學時開始在學校就有“掃除時間”。在歐美有著類似“打掃是低等人的工作”這樣強烈的印象。相反在日本的話,父母不會有“打掃是下等人的工作”這樣的想法,會認為是教養培養的一項環節。在學校也是由學生自己打掃教室的衛生。并不是把削減打掃的人工費當成第一目的,而是作為教育的環節。日本人被評價為喜歡“干凈”大概就是因為有著這樣從小開始就每天在學校打掃衛生的背景吧。
這種廁所得打掃干凈的觀念,在日本的一代一代中傳遞。而我們在學校、社會、家庭中,都沒有這樣的教育。
四、借鑒與反思,日本公廁的綠色環保理念蔚然成風
在日本,超市的每一個牛奶紙盒上都印著說明,提醒你在喝完后,要沿著虛線剪開、沖洗干凈、晾干,投放到超市門口專用的牛奶盒回收箱中。日本面巾紙的包裝上常常會有這樣的廣告語:放心使用吧,這是回收的牛奶紙盒做的,不是森林里的大樹做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隨處可以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清潔環保理念。
日本人相當注重節能,節能環保意識是刻在骨子里的。在日本公廁里,衛生紙都是可融于水的,它們都是靠回收牛奶盒,再做成紙漿加以利用。對于資源匱乏的日本人來說,過度的砍伐樹木是一種罪過。公廁里普遍使用節水龍頭、衛生潔具,普及節能燈等。日本廁所之所以無味,除了馬桶自身的除臭功能,很重要的原因要歸功于瓷磚的抑菌作用。除此之外,為了實現水資源的節能,日本許多廁所都會使用洗手池和馬桶相連的設計,讓洗手的水流入馬桶蓄水箱備用。日本的廁所設計之妙,常常讓第一次看到的人忍不住發自內心贊嘆。
日本的能源、節能、電動智能化等技術領先世界,技術成為環境保護強有力的支撐,日本政府每年會對企業的節能產品進行評估,表彰行業內最節能的產品,并加以宣傳推廣。在廁所用具的研究上,日本一直都走在世界的最前頭,在政策的引導和鼓勵下,日本廠家專注于研發節能技術,各類環保節能廁所產品不斷推陳出新。
在提倡節能高效、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今天,日本的公廁設計中所體現出的綠色環保之處,值得各國研究與學習。
結語
廁所是人類生活的必需空間,也是反映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面鏡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將一國的廁所狀況視為衡量該國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
日本這個國家,素以嚴謹認真文明于世界,這種作風貫穿于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廁所革命取得的成功不能說與其嚴謹認真的民族性無關,但更是政府、企業、個人共同踐行的結果。
廁所革命看似是一件小事,實則與老百姓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它儼然已經成為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我國的廁所革命任重而道遠,日本的現行經驗,或許能夠給我們更多啟發!
參考資料:
錢程. 融合都市文化與綠色科技的日本現代化公共廁所[J]. 城市管理與科技, 2015(04):84-86.
蘇力博. 日本公共廁所"人性化"設計的完美體現[J].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3(12):91-93.
蔡卓, 殷慶棟, 陳虎. 淺談日本廁所文化及其原因[J]. 商業文化月刊, 2011, 000(005):144-144.
- End -
| 亚洲制服中文字幕 | 在线a亚洲看片v电影 | 午夜久久福利小视频 | 一级亚洲精品视频在线 | 亚洲专区日韩专区欧美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