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衛市場化進入高速發展期,各環衛企業發展迅猛,加快了上市速度。環衛一體化的推進加速了產業融合與創新,近年來,環衛公司掀起一股“改名潮”,到底是錦上添花或是另辟蹊徑?這背后有哪些考慮?中國環衛在線網為您獨家解析。
來源:中國環衛在線網
立足市場,無論是大企業擴張,謀求高端環衛,或是小企業增長,突出主業、尋求更精準的發展定位,還是出身其他行業的企業,選擇投身環衛環保行業,以此尋求更多市場機遇,企業的更名改姓本質上服務于企業的發展訴求。對企業本身來說,更名往往是深思熟慮后的“識時務”之舉,體現出對市場規律的把握和對于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規劃。從更名趨勢上看,企業名稱從傳統的保潔、清潔、綠化、物業、環衛等基礎業務服務類向環境、環保、生態、投資、城市服務、公用事業等體現行業性質以及更能彰顯公共領域服務性質的名稱轉變。不斷增強環衛環保色彩,往往反映的是企業經營業務的升級,例如從單一的道路保潔到涵蓋垃圾分類、環衛保潔、道路養護、垃圾清運的一體化環衛服務類公司等;其次,企業的收購、重組、擴張、融資、重要人事變動等引起的內部股份產生變化也是環衛環保市場企業更名潮的常見因素。值得一提的是,部分企業抓住上市或整改的時機,從“公司”升級為“集團”、通過“去地域性”擺脫地方性色彩,企業名稱則更顯專業化、高大上。企業擴大經營范圍、豐富優化產業鏈是更名的最常見原因。以廣東路通公司為例,此前公司主業為環衛服務,從道路保潔、垃圾分類到現在的市政道路養護、市容管理,業務范圍不斷擴大,改名為廣東路通公用事業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后,朝著高端環衛和公用事業管理進發。“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今年變更為“中持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了綜合業務面的擴大,從之前的污水處理,到各項城鄉環境治理業務,創新市場布局,此次改名也準確體現了企業的戰略布局和發展規劃,從單一業務轉向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探索新的發展模式。2014年,長沙玉誠清潔服務有限公司趕上了行業的改名潮,更名為長沙玉誠環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通過拓展產業鏈,玉誠環境不斷升級,綜合業務能力顯著提高,除了在清潔領域搶占市場之外,在市政綜合環衛方面探索出了新模式,類似的企業還有清新環境(原名國電清新)、光大環境(原名光大國際)、重慶環渝城市綜合服務有限公司(原名重慶市環渝清潔有限公司)等。在環衛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入,政策利好、市場爆發的背景下,企業跨行業發展,進軍環衛行業十分常見。2017年,浙江美欣達印染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旺能環境股份有限公司”,在完成收購浙江旺能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后,美欣達轉型進入環保行業,主營業務由印染紡織業務變更為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完成了產業變革。同樣,在完后資產重組后,2018年,同力水泥正式更名為河南城發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證券簡稱由“同力水泥”變更為“城發環境”,在這一更名的背后,反映的是企業經營業務的轉變,如今,城發環境徹底退出水泥的生產與經營,向環境領域拓展業務。環境市場的炙手可熱,為企業開辟了新的利潤增長點。同種情況的還有在2016年更名為中金環境的南方泵業,近年來開足馬力,加快產業轉型,向環保全產業鏈進軍。此類企業更名,是環衛環保產業優勢基礎上順勢而為的決策,變的不僅是一個名稱,更是企業的最核心業務和未來發展戰略。2019年,北京桑德新環衛投資有限公司更名為“啟迪城市環境服務集團有限公司”,完成收購浦華環保、雄安集團成功入股后、清華控股并成為啟迪控股第一大股東后,啟迪城服的業務核心也從“環衛”發展為“城市服務”,擁有了更加完整的產業鏈,以新面貌亮相環衛市場。同樣,由于股份轉讓、股權變動,上海中創成為三維絲第一大股東,實際控股人發生改變,廈門三維絲環保更名為中創環保,這種情況下,公司的改名是告別過往,調整發展方向的表現。2019年,在中建啟明成為環能科技控股股東后,中建集團成為環能科技實際控制人,環能科技也正式更名為中建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這一類因素導致的企業改名往往是因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已變更,為體現公司股權結構狀況,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改名更能滿足公司業務發展需要。企業名稱中字樣的改變,同時也是公司股權結構變化的最直接表現。由“公司”升級為“集團”、由體現地方性到淡化區域色彩,近年來一批企業改名抓住了股改、產業升級、無地域名稱申請等機會改名,意在擺脫之前形象,謀求更大、更廣的企業發展空間,體現更高端、更專業化的發展方向。2019年,維爾利股份更名為維爾利集團股份,同年中電建水環境治理技術有限公司更名為中電建生態環境集團。集團化的確立,表明企業的業務整合、規模化發展已進入到了相對成熟的階段,在精準定位的基礎上突破創新,將目光瞄準更高端的產業鏈。另一方面,企業改名中所體現的“地域性的淡化”近年來越來越常見。南海發展公司根植佛山南海區,更名為瀚藍環境的舉措則是取消區域性限制字眼,從區域性公司向全國性公司的蛻變的典型,在全國拓展環境服務業、成為全國有影響力的專業化環境綜合服務商,是此類改名背后的企業愿景。從事水環境治理工程的曉清環保成功上市后,更名為“山水中國”,則是完善產業鏈、戰略調整、搶灘全國市場的又一表現。同時,政策的推動使環衛、環保、環境在企業更名中的光環效應更突出。近年來,國家將城鄉環衛體系的建設、生態文明發展放到重大戰略層面。2006年,建設部發布《關于印發中國城鄉環境衛生體系建設的通知》,提出要營造清潔優美的城鄉生活環境。2016年,住建部在《十三五規劃綱要》再次強調開展垃圾治理、提升城鄉環境衛生的緊迫性。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發展,環衛、環保行業成為維護城市環境、踐行“無廢城市”、“智慧城市”的重要力量。政策層層推進、公共服務領域市場準入的進一步放開,各項利好推動了環衛市場化進程,加速環衛服務市場的突破式增長,對于環衛行業和各企業來說是寶貴的機遇。而近年來的改名潮現象,讓我們看到了環衛市場大爆發下企業的布局調整和環衛市場的形勢變化。無論是回歸行業本源還是擁抱行業新藍海,雖然直接目的有所不同,但背后無不是環衛公司為不斷適應行業變化以提升自身競爭力與品牌影響力所做的努力。中國環衛在線網小編環環認為,名稱的變更往往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后續漫漫征程,環衛公司最重要的還是升級內核,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